视频加载中,请稍候...

  新华网天津8月17日电题:天津港爆炸事故涉事企业瑞海公司资质三问

  新华社“新华视点”记者秦交锋、李鲲、邓中豪

  截至17日上午9时,天津港“8·12”瑞海公司危险品仓库特别重大火灾爆炸事故共造成114人遇难,70人失联。

  “新华视点”记者调查发现,瑞海公司危化品仓库虽然通过了相关部门在港口经营许可证、安评、环评等方面的审核,但对其资质,仍存疑问。

  港口经营许可证:曾经8个多月无照经营危化品

  ——港口经营许可证:根据记者掌握的瑞海物流工商登记基本情况表得知,该公司拥有交通部门批复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港口经营许可证(津)港经证(ZC-543-03)号。依照港口法,取得港口经营许可证,即可经营危险化学品相关业务。

  工商登记信息显示,涉事企业瑞海公司于2012年11月注册成立,成立初期的经营许可项目明确表明“危化品除外”。2014年4月,瑞海公司才首次获得天津市交通部门批复的危化品经营资质,有效期至2014年10月16日。而该公司正式获得港口经营许可证是在2015年6月,也就是说,从2014年10月至2015年6月的8个月中,该公司没有经营危化品的资质。

  记者17日独家采访到该公司的一个负责人,他表示,2014年10月后他们的确一直没有危化品经营资质,但却一直在从事这项业务。

  安评报告:公开渠道无法查到

  ——安全评价:瑞海公司取得了全国甲级安全评价机构安全条件审查报告。天津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副局长高怀友说,瑞海公司取得了全国甲级安全评价机构——天津市中滨海盛安全评价监测有限公司的安全条件审查报告后,相关主管部门根据安评结果对现场及结论进行审查,认为符合相关规定。

  记者获得的2013年9月天津市交通港口管理局的一份批复件显示:该工程安全预评价报告和安全条件论证报告基本符合国家和交通运输部有关编制规定,根据专家组意见,同意备案。

  但目前瑞海公司危化品仓库的安评报告一直未向社会公开。高怀友15日在新闻发布会上说,港口企业的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许可是由交通运输部门发放的,是否需要公开企业的安全评价报告,过去并没有强制性要求,现在在不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的情况下,可部分公开安评报告。

  但截至17日下午5时,记者却仍无法从公开渠道查到瑞海公司安评报告。

  环评报告:民意调查采访对象不知情

  ——环境评价:具备环境可行性。记者获得的一份2013年12月10日天津市环境工程评估中心的环评报告显示,瑞海公司拟把物流堆场改造成为一个集装堆场,项目建成后危险品货物年周转量2万吨左右。报告认为,“该项目建设内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选址符合地区总体发展规划。施工期对环境的影响较小……本项目建设具备环境可行性。”

  环评民意调查是环评报告重要内容之一。记者获得的瑞海公司环评报告显示,环评期间共向周边企业及居民发放130份调查表,回收有效调查表128份,“基本支持和赞同该项目的建设,没有反对意见。”

  但在记者多日采访中,被采访的居民表示,根本就不知道周边这么近的距离就有危化品仓库。爆炸发生后,很多居民因为刚刚获悉小区距离危化品仓库如此之近,而纷纷表达不满。住在海港城的杜焕女士表示,她没有接受过这项调查,也不知道有这个仓库,如果知道了一定不会同意这份环评报告的。对距离的安全性感到不安的还有周边的机构和企业,在距离爆炸1公里左右一处办公楼办公的孙先生说,不知道这里有一个危化品仓库,如果知道肯定不会租用这里的办公楼。

  万科海港城是此次距离爆炸点最近的小区。万科的相关负责人表示,该公司2010年4月获取土地,“当时周边为普通物流仓库,之后我们并未获悉它改造为危险品仓库的情况。”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新浪新闻官方微信(xinlang-xinwen)。

新浪新闻

相关阅读

香港不再是内地移民首选了吗?

一方面,内地经济的腾飞以及开放程度的提高,内地香港差距的拉近,无论是求学就业,香港的绝对优势都没有这么明显了。另一方面,香港楼价高企,竞争激烈,居香港已经大不易,加上近年来,在香港社会弥散的仇视内地的情绪,都让内地人考虑去香港是不是还那么舒服。

真相,你赛得过谣言吗?

鉴于互联网时代,谣言传播的速度变得更快、作用力变得更强的特点,面对谣言,执政者最有效的办法,就是通过各种合法渠道及时公布事实真相,而不是封锁事实真相,否则,执政者就会处于极为被动的境地,并不为民众所信任,甚至堕入不惜依靠谎言维系自己权威的恶性循环之中。

让更多老无所依者活在春天里

这个老无所依的孤寡老人,没有等到自己的身躯很有尊严地补回来几斤肉,没有等到埋在春天里的季节。但是,如果他的死,能够唤回更多老无所依的人们活在富裕与法治的春天里的尊严,那么,人们同情的眼泪才不会白白地流淌。

生命等价为何非要总理表态?

事故和灾难是一面镜子,它既在惨痛地控诉一些地方、一些企业、一些官员对安全生产的漠视,对风险社会“火山随时可能喷发”的迟钝,对安全生产有关规定的置若罔闻,也在投射当今社会存在的很多痼疾。同工不同酬、同命不同价的焦虑就是一个典型的投射。

  • 博主亲历:我距曼谷爆炸地点500米
  • 改革能给中国足球带来希望吗
  • 朱元璋为什么要把人肉赐给他的大臣
  • 朝韩语中的“朴”姓其实不读“瓢 ”
  • 《太平轮·彼岸》为何死得这么惨
  • 逗比大叔全方位呈现夫妻狗血事
  • 探访亚洲最大的穴居部落(组图)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