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利平
当下,国人正密切关注8•12事件。然而,在公民追问事件真相的过程中,地方官员表现差劲。君不见,记者招待会上,某些官员屡屡敷衍搪塞。好在,8月16日下午,传来中国好声音——李克强说,“要本着对人民群众生命高度负责的精神,对空气、水、土壤质量等环境指标持续准确监测,公开透明及时向公众发布,不得漏报瞒报。权威发布一旦跟不上,谣言就会满天飞。”我想接着李克强说几句:权威发布赶紧上去,谣言自然败下阵来。问题是,所谓权威发布,你长跑短跑赛得过谣言吗?
在此,我不想引经据典掉书袋,仅就谣言问题,说几点个人浅见:
1.每个公民都有想了解事实真相的愿望,制造和传播谣言,是公民在寻求事实真相过程中的努力和尝试;
2.如果谣言没有广为传播的可能性,执政者就没有要公布事实真相的压力;
3.在民主欠发达的社会里,舆论操之于执政者之手,正常的舆论监督无法有效进行,在这一情形之下,谣言成为畸变的舆论监督,对执政者能起到一定的约束作用。
4.鉴于互联网时代,谣言传播的速度变得更快、作用力变得更强的特点,面对谣言,执政者最有效的办法,就是通过各种合法渠道及时公布事实真相,而不是封锁事实真相,否则,执政者就会处于极为被动的境地,并不为民众所信任,甚至堕入不惜依靠谎言维系自己权威的恶性循环之中。
5.执政者应对谣言的制造者和谣言的传播者保持必要的宽容,切忌动辄以政府或官员的名誉权受到损害为由,使用刑事手段追究谣言的制造者和谣言的传播者诽谤罪。
6.在言论市场上,由于人们渴求真相,在真相不明的情况下,谣言就会供不应求,即谣言往往在真相不明的地方高发,因此,与其追究谣言的制造者和谣言的传播者的责任,不如追究封锁和掩盖事实真相者的责任。
7.要从根本上减轻谣言带来的负面效应,就要加快民主化进程,实现舆论自由,让事实真相以最快的速度出现在大众面前。
(作者为福建省委党校副教授)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