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北京10月17日电(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邱晨辉) 雾霾又来了,连续两天的低能见度再次让京城民众感受到了“身边的大气污染”,出席今日第22届全国科普理论研讨会暨面向2020的科学传播国际论坛的中国科协副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秦大河对此也深感“忧虑”,他说,并非所有极端事件都是气候变化直接影响的结果,但是包括雾霾频发、海平面上升、高温热浪、北冰洋海冰消融等在内的影响还是显而易见的。
“民众抱怨环境恶化,各级政府备受困扰:产业升级、淘汰落后产能一直在做,为什么污染并没有明显减轻的迹象?”秦大河说,这主要是囿于我国能源禀赋的限制,在仍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情况下,只限制北京或某几个地区的煤炭使用只是杯水车薪,换言之,雾霾问题的最终解决,仍取决于我们对能源结构改变的能力和进程,以及科学有效地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
不过,在秦大河看来,除了“日常能感受到的雾霾”之外,气候变化为人所了解的并不够,他说,仅有53.7%的人认为自己“了解一些”气候变化,这与有92.9%的人“感受到气候变化正在发生”的比例是不匹配的。这一数据来源于中国气候传播项目中心所做的《中国公众气候变化与气候传播认知情况调研报告》,当天,秦大河还披露了其中的另一份数据,即针对气候变化应对的作用主体的判断:有68.1%的民众认为是政府,15.9%的民众认为是公众,另有8.5%、6.2%和1.2%的民众分别认为这一主体应是媒体、企业和非政府组织。
秦大河对这一结果并不意外,在他看来,人们逐渐感受到气候挑战在加重,同时凝聚了共识,深刻反思我们的经济和长期发展的道路是否妥当,而最终执行这一反思结果的仍是各国政府。而从我国近几年取得的成绩来看,政府在治理雾霾、应对气候变化上也并非不能有所作为。
他列出一组数据,2014年中国能源消费增长2.6%,比之过去十年平均值6.6%,是为最低增长值。此外,中国的二氧化碳排放仅增长0.9%,也远低于5.9%的过去十年平均水平。而之所以有这样可喜的结果,在他看来,正和我国政府过去几年在经济增长模式上的调整和努力直接相关。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新浪新闻官方微信(xinlang-xinw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