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浪专栏 观察家 熊丙奇
随着中国综合国力不断提升,文化向心力、文化辐射力日益增强,越来越多的外国学生选择到中国留学。最新数据显示,中国已经超过法国,成为继美国、英国之后的世界第三大留学生输入国。(人民网10月16日)
不少舆论对此感到很兴奋:都说中国出国留学高烧不断,何曾想到我国已经悄然成为第三大留学生输入国,因此,切不可妄自菲薄。其实,这一报道采用的数据,教育部早就公布了——根据教育部公布的数据,2014年共有来自203个国家和地区的377,054名各类外国留学人员(不含港、澳、台地区)在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775所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和其他教学机构中学习,比2013年增加20,555人,增长比例为5.77%。来华留学的人数确实可观,但是,不能只看规模,不看具体的留学生结构。从来华留学生的结构看,我国的整体国际影响力在不断提升,可喜可贺,但是,高等教育的影响力还没有同步跟上,这需要居安思危。
首先,在所有来华留学的学生中,2014年,接受学历教育的外国留学生只占来华生总数的43.60%,其中,攻读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共计47,990人,只占12.73%。也就是说,来华留学的学生有超过半数以上的是接受短期、非学历教育,主要进行语言培训的,这其中又以日韩学生居多。这和我国学生出国留学大多是接受学历教育,以及国外留学生教育,主要是进行学历教育,有很大的不同,根据OECD的统计,国际留学生占高等教育总在校生人数的比重,发达国家普遍在8%以上,澳大利亚、英国等甚至高于10%。而我国目前攻读学位的国际学生的一比例却只为0.4%左右。
其次,来华留学生,主要集中在亚洲、非洲,总计达到70.85%,而来自欧美的来华留学生,只有27.48%。众所周知,从全世界高等教育的分布看,欧美的高等教育最为发达,欧美国家学生比较少选择来华留学,比较真实地反映了我国高等教育的国际竞争情况,即相对于欧美国家的大学来说,我国大学还缺乏竞争力。拿清华大学来说,清华大学目前全校总共有1420名来华留学生攻读本科学历,另有1242名来华留学生攻读研究生,而与之对应,2014年一年,清华本科毕业生就有714人选择出国(出境)深造,而全校当年包括硕士、博士在内,共有1025名学生选择出国,占毕业生总数的16.5%。从中可见,清华一年出国攻读研究生学历的学生,就相当于所有在校攻读研究生学位的留学生数量,而且,这些学生的去向,主要集中在欧美等国。
再次,来华留学攻读学位的门槛并不高(接受非学历教育就更没有门槛了)。前几年,我国部分招收留学生的高校,传出“本土留学”的丑闻,指的是有的从来没有出过国,在国外学习生活的国内学生花钱弄一个外国护照,然后以“外国人”的身份,申请成为留学生,这就把“留学中国”变为了曲线进国内名校的通道。出现这一丑闻,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有的高校只关注留学生的规模,以留学生的规模,来体现学校的办学质量(国家也把这作为评价学校的指标之一),因此在招生时,不注重生源质量,“抓到篮子就是菜”;二是招收来华攻读攻读学位的留学生并不容易,有的学校的申请数,还不到招生计划数,所以,几乎只要申请,就能被录取,这样的门槛,远远低于内地学生参加高考,报考这所学校的门槛,所以,让有权有势的家庭看到了其中的“门道”。这种情况近年来有所好转,但还是在有的高校存在。
所以,在为我国成为第三大留学输入国感到欣喜的同时,更需要保持冷静和理智。我国能吸引那么多的留学生来接受短期的非学历培训,这是来华留学生人数增加的主因,这可反映出我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存在很大的发展空间和机会,一些国外学生希望学习中国的语言、了解中国的文化,在中国获得发展的机会。而来自欧美的来华留学生较少、攻读学位的留学生不到一半,这表明我国的高等教育的质量和影响力还有待提升。通常,短期进行语言培训,主要是为进一步提高语言能力,为找工作增加砝码,而选择攻读学位,则需要学生整体评估求学的投入与产出,通过教育,获得切实的教育回报。如何提高我国高等教育的国际竞争力,以和我国影响力提升同步,并为国家影响力提升做出贡献,这是我国教育迫切需要思考的问题。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