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蓝中的马耳他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29日14:52 mangazine.名牌 | ||
深蓝中的马耳他 文、图/孙福贵 晚上,飞机到达马耳他上空时像落在火山一样,火红的灯光自不必说,令人惊奇的是下面正在放着焰火,高高射起的焰火映在墨似的海面上,我看了看表上的日历,似乎不是什么节日,但长时间飞越漆黑海面的沉闷却一扫而空,飞机是下午从巴黎起飞的,机舱里坐满了前来渡假的法国人,法国人有到马耳他渡假的传统,就像中国北方人攒足了假期冲到海
老实讲,来马耳他之前我对这个国家毫无印像,除了它曾是大片《特洛伊》的外景地。之后的两天,我真的站到了拍电影的那片沙滩上,载我们过来的渔船船长瓦勒指着那片荒凉的黄沙滩说:“当年土耳其人就是从这里上岸的。这海岸酷似土耳其的特洛伊,只不过马耳他骑士撑了三个月,撑住了。”马耳他的骑士天下闻名。那是1565年发生的事,奥斯曼土耳其帝国为了寻找进攻欧州的跳板,派出强大的海军猛扑正处在圣约翰骑士团统治下的马耳他,三个月后土耳其人溃败,伏尔泰曾说再也没有比马耳他大围攻更著名的战役了。这场战役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挽救了西方文明。处在地中海正中间的马耳他不幸成为连接欧亚非的航母,罗马人,阿拉伯人,法国人,英国人都蹿上过这个国家并留过记号。 但马耳他其实是个相当安静的小岛,对于游客来讲甚至安静得有些沉闷,除了首都瓦莱塔几个著名景点有些人群外,整个城市每天都呆呆的在阳光里烤着,地中海的阳光很猛很烈,街上行人很少。满目皆是巴洛克风格的建筑,英国女王伊利莎白的雕塑立在一座广场上,提醒着游人注意马耳他复杂的历史,瓦莱塔的设计师是米开朗基罗的助手西斯科,这是一座完全由石头堆砌出的城市。说来有意思,这个国家每年要从其它国家进口泥土用于农业,马耳他是个石头岛,来过这儿的人都对这儿的石头印像深刻,岛上遍布硬度很低的石灰岩,工人要做的就是把它们切好放在露天里,慢慢石头就会变得坚硬,几乎马耳他的所有房子都是这种乳黄色石头造的。乳黄色,就是马耳他的颜色。 马耳他周围的海域是公认的整个地中海最清澈最纯净的部分,我从没见过海水可以是这种颜色,那是一种纯净的深蓝,即使在浅水域也是,那种蓝浓得像汤一样,捞到手上又是无色而透明,如果说相比我去过的马尔代夫的印度洋海水像翡翠一样温润,马耳他的海水就像蓝宝石般沉郁。我们在戈佐岛遇到几个潜水者,他们说地中海水的盐份本来就比其它海洋高,马耳他没有河流,没有淡水稀释,浮力更是格外的大,他们比在别处要多加一块铅锭才能潜入水底。戈佐岛是马耳他的第二大岛,海岸线悬崖峭壁,深谷幽潭,很多法国佬和当地人每天乘轮渡来此沉潜,个别的浅滩则像下水饺一样热闹,我一个黄皮肤的面孔在一堆堆白肉中晃荡自已都觉得显眼,水里很热闹,宠物狗都在水里窜来窜去,这样的场景里美女如果穿保守的泳装是失礼的,所以大家都坦诚相见。 现在我搞清楚了为什么飞机上能看到的焰火了,这个国家每年有差不多30种不同的庆典,几乎都与宗教有关,平均一周多一次。到了晚上,焰火升空,庆典开始,教堂里挂好了华贵的红色幔帐,圣坛周围鲜花围绕,神龛里陈设精美的银器,真是堆金砌玉般豪华,唱诗班管风琴齐鸣,大人郑重其事默默祷告,小孩子在角落里奔跑。真正的狂欢是集中放焰火的时候,我真奇怪他们是怎么能保持这种一周一次的狂欢热情,那真是豪华到令人目瞪口呆的焰火,直让我这个来自鞭炮大国的人惭愧,他们的焰火讲究设计,像多米诺骨牌一样触发链条反应,哨音,转轮,变色,火焰传导到一个个木制的框架上,有时像风车,有时像火车,有射到半空中的礼花,更多是近地面旋转绽,火树银花,真是令人目眩神迷。街道上小贩叫卖着热狗可乐,情侣们搂搂抱抱,一家老少们瞻前顾后,神职人员们穿行在游行的铜管乐队中,一幅西洋风情画。 快离开的时候,我们有机会找了架小型飞机,在马耳他上空盘旋了一个多小时,可以清晰的看到这片乳黄色的小岛国是如何包裹在一片深蓝里的,可以看到马耳他为了御敌是如何修建城堡的,维托里奥萨和森格莱阿两座古城被深水团团护住,这些城池岸壁陡峭,坚不可摧。还可以看到马耳他最大的天然良港“大港”,货船没有豪华邮轮多,小飞机飞得低,甚至可以看到有些集装箱上写着方块字,这里最大的30万吨船坞是中国在上世纪70年代援建的,中国大把援建,和马耳他关系一直保持不错。飞机低低的盘旋,马耳他三个小岛晃来晃去,土黄色的石头地里没有绿色,一片片平房,一片片沙滩,无人街道无人荒地,安静中带着一点乏味。就像这些日子在马耳他的感受一样。当地的华人就告诉我们,这里特别适合养老。马耳他人生活在地中海这个孤岛上,过着足不出户的平静生活,却也观察着游客,想起一个餐馆里的老板娘总结的:意大利和西班牙人衣着华丽,英国人喜欢穿短衣短裤,日本人都穿着花里胡哨的袜子,中国人喜欢穿西装和运动鞋,马耳他人嘛……南方穿牛仔,北方穿正装。 相关专题:mangazine.名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