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文化新闻 > 新世纪周刊专题 > 正文

又见大江健三郎:46年间5次访华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11日15:47 新世纪周刊

  他五次来华,每次都给我们的时代标注了段落大意  

  -陈白苏

  71岁的老人要出行,还是春秋两季最相宜,中国社会科学院就是选了这个季节,邀请大江健三郎访华。在中国社科院演讲,在西单图书大厦签售新书《再见,我的书》,去南京
参观大屠杀纪念馆,该去的地方都要去,日程还是比较紧,不知老人是否吃得消,好在秋高气爽,又兼熟门熟路--毕竟是第五次了。

  第一次访华时,他远不必为身体担忧,那是1960年5月,他不过25岁,刚从东京大学文学部法国文学专业毕业,已经因小说《饲育》获得第39届"芥川文学奖",评论界掌声一片,连川端康成都称他有"异常的才能"。他也不去上班,从此信心百倍走上专业作家的道路,一开始,写得太多太用力,以致精神紧张,安眠药都险些吃过了头。好在,马上就有人照顾他了,访华这年,他与电影导演伊丹万作的女儿伊丹缘结了婚,并开始表露自己的政治主张,明确反对日本与美国缔结安全保障条约。

  这大概也是他获得访华邀请的重要原因吧,并且,在此行中见到了"毛泽东、

周恩来、许广平、陈毅、郭沫若、茅盾、老舍、巴金、赵树理"(他多年后凭回忆排列的名单),他告诉我们,毛泽东抽的是"熊猫牌"香烟,还认为他将成为"一名优秀的革命者"。1960年夏,他年轻,这世界也宽敞明亮。

  第二次访华,却是1984年了,他的儿子"光"已经21岁,他作品中的那些基本因子,例如疾病、残疾、战争、痛苦、核灾难,都已经出现多次,那种贯穿他作品始终的浑浊、肮脏、悲惨、无望的气质,也已经在《个人的体验》、《万延元年的足球队》、《洪水涌上我的灵魂》中得到充分体现。但这一次他来得不是时候,国内春来雪化寒意犹在,刚批过萨特,他又想做个没顾忌的亲戚,用直言表达自己是如何热爱中国,却得到劝告:"做一个没有嘴巴的人"。这一次访问,就这么过去了。

  2000年9月,也是秋天,他三度访华,此时他已经获得诺贝尔文学奖,阵势待遇自是不比从前,而且,不过16年,他所见所闻,却如同大步穿过了时光隧道,兴奋之情,溢于言表。他在清华发表了题为《致北京的年轻人》的演讲,并与王蒙、铁凝、余华、徐呻、阎连科、林白、莫言等中国作家座谈,光明日报出版社及河北教育出版社同期推出了他的文集,他喜得不知如何是好,回到日本广为宣讲,并认为"在北京访问的这4天,是自己人生中最为幸福的时光",而且"在日本从未感受过如此幸福的时光"。

  这幸福时光,需要不断重温,所以,不过一年多以后的2002年春节,他又含笑前来,这一次是为NHK制作电视节目"二十一世纪的开拓者"而专访著名作家莫言,他们甚至一道去了莫言的山东老家,只可惜,季节不对,没有看到高粱。

  46年间,惊鸿照影一般来过4次,实在不算多,这一次一次,给他的人生分了段,也给我们这个时代划出了段落大意,希望他还能来第6次第7次-毕竟是个有良心的好人。他的天才恐怕是最难懂、最容易被忽略、最容易被遗忘的一种,但他的好,我们不能不记着,我们不得不凭着他的"好"记着他--这是他超过村上春树的地方,也是他不及村上春树的地方,这也是诺贝尔文学奖变为"好人奖"以来,我们最大的失落。

  相关专题:新世纪周刊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