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国人的诗人情结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5月24日16:02 新世纪周刊
“我隔壁住着一个诗人,这真是一个笑话。”曾经有民谣这样说过。在对诗人和新诗质疑的同时,又有着无数有财力和精力的成功人士正在努力地圆自己的诗人梦。 “江南春和我曾在同一个校园诗歌社团里呆过两年,不久前我才知道,他成了一个商界的风云人物,身家过十亿。”首都师范大学中国诗歌研究中心博士崔勇说,“他不是附庸风雅的老总,而是以前就有这梦想,他写诗歌写到一半出去赚钱,现在商业上成功了,又开始写诗歌了。” 江南春是分众传媒的CEO,在某种“又能当优盘又能吃饭打折的”数码产品广告上经常可以看到他和气的笑容。作为企业掌门写诗歌和出诗集,江南春都不是第一个。 在上个世纪90年代,河北省的一家地产公司就曾经有一位爱诗的董事长,组织全公司员工一起写诗,要求写出企业的精神面貌来,那次飙诗运动中出现了大量歌颂公司老总的诗歌。 结集出版的诗集的封面是一艘乘风破浪的军舰,书名为《前进,xx号》,其中的xx是该公司的名字。 教育业的成功人士,离文化最近,也是出版诗歌的一大主力。中国人民大学的纪宝成校长曾经向著名诗人余光中赠送了他的诗集《岁月诗痕》。 然而纪宝成曾经在接待台湾新党主席郁慕明时弄错了《诗经》中的那句“七月流火”而被网民指为“不懂诗歌”。 西安翻译学院院长丁祖诒的诗集中包括这样一篇诗歌: 建国(陕西省省委书记李建国)书记笑了, 笑得那样灿烂, 笑得那样舒畅! 从踏进“西译”(西安翻译学院) 仙境的那一刻起,扑面迎来的是: 阵阵山风的清新, 潺潺流水的欢唱,漫步曲径的青春, 飘逸满苑的书香。 从那一刻起,唤起过书记书山学海的大学情怀,从那一刻起, 憧憬过三秦大地百万骄子,谱写“桥头堡”的壮丽乐章。 是啊, 教育大省的高校林林总总, 却又掀起了民办大学的层层激浪。 早在新诗诞生之时,章太炎就曾经批评过最早搞新诗的胡适说:“你可以写这种东西,但是最好别管它叫诗。”和旧体诗歌相比,新诗门槛更低,多数没有格律平仄的要求,甚至不压韵都没有问题。 “尽管嘴上可能会笑话诗人,但一些成功的人士总是希望能够获得‘诗人’的头衔。”崔勇博士说,“这是人生桂冠上的明珠,大家都觉得这是一个非常传奇的角色。这不奇怪,中国人从小培育孩子的方式,多数都是背唐诗,这使我们内心深处都有一种成为诗人的冲动。”
【发表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