替代品增多:诗歌走进小众年代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5月24日16:02 新世纪周刊

  从唐宋到明清,诗歌一直承担着多重功能。一个不通诗歌的官员,无论能力再怎么出众,也难免被同僚看不起。在唐朝,诗歌一度被当作科举考试内容,来考察一个人的智力和才干。

  同时诗歌承担过交流工具的作用,在没有k歌房的岁月里,酒桌上的诗歌唱和能够拉近感情。而把自己的诗作给有声望的前辈,可以提升自己在官场和文坛的身份。把情诗写给心爱的人,可以赢得芳心。同时,对诗歌的钻研本身也是一种娱乐和消遣的方式。

  现在这些功能全都有了替代品:

高考作文长期存在“不许写诗歌”的限制,因为诗歌的评分标准几乎无法把握,即使有时候命题者没有限制文体,多数考生也不会拿自己的前途开玩笑。

  网络,尤其是即时通讯工具让年轻人几乎不再使用传统书信,读诗的人都很少,写诗的人就更少了。

  崔勇的师弟,首都师范大学中国诗歌研究中心硕士龙杨志说,自从迷上了在QQ上下棋,“玩的时间增加了,写作的时间大大缩短了”。之前他是一位高产的诗歌作者,鼎盛时期曾经在一个月写出过99首诗歌。

  “网络的介入和大家兴趣多元化是一件好事。”崔勇说,“我们早就进行过关于网络对诗歌的影响,我们认为是好事。剩下来的人都是真正爱诗歌的人,把诗歌从过去负担那么多担子的状态下解放出来,成为一种小众的爱好,可能是诗歌的幸事。”

  崔勇说,在西方,收入最高,受教育程度最高的一批人才读诗。

  而上世纪50年代,全国开展过一次“诗歌大跃进”,地不分南北,人不分老幼,全都要写诗。郭沫若曾经选编出一部分诗歌,认为“诗三百与之相比也要逊色许多”。

  月宫装上电话机

  月宫装上电话机,嫦娥悄声问织女:“听说人间大跃进,你可有心下凡去?”织女含笑把话提:“我和牛郎早商议,我进纱厂当女工,他去学开拖拉机。”

  在天涯社区,“天涯诗会”是一个诗歌爱好者经常光顾的版面。在其他一些论坛中,诗歌为主题的版块也不在少数。诗迷之间的交流与分享之频繁,在中国诗歌出现以来的三千多年中是从来不曾有的。这些诗迷的眼中,诗歌是电影和游戏不能替代的。

    诗歌DIY

  写诗软件已经不是一个新鲜另类的先锋事物了,去年“梨花体”风行的时候,这一“诗歌制造”工具曾经给网民们带来了许多欢乐。

  这个软件无法写旧体诗歌,但是能写“朦胧诗”“象征主义”等多个派别的新诗。只要将一些词语(比如时间,地点,主人公,动作)填入一些空格,一篇新诗就能够制造出来。该软件曾经骗倒了几个诗人,很快风靡网络。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