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广播”:twitter的最新变种?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14日18:48 外滩画报

  从“9点”到“广播”,豆瓣最近半年推出的新功能几乎都跟其核心服务关系不大。最新的“广播”功能看上去更像 是在追随twitter带起的微博客潮流。虽然具体功能差异很大,但这仍然可以看作是豆瓣转型为社会关系网站的一个信 号。

  文/王晓光

  7月23日的最后一刻,豆瓣网“陈绮贞小组”多了一个帖子,内容为“很高兴有这么多支持我的朋友,很巧,我是 10001位。 ”后来,豆瓣创始人杨勃证实,发这个帖的确实是陈绮贞本人。听上去,这只是一个偶像体恤粉丝的矫情故 事,但很多人就此发现,豆瓣对人际关系网络的整理,已悄悄到达了一个令国内其他社交网站恐惧的程度。从一开始关注和分 享个人的阅读体验,到现在成功汇集起大家的力量,“一个人的豆瓣”已经变成了“一群人的豆瓣”。

  上月末推出的“广播”功能更加证实了豆瓣在社交网络方向上的努力。利用这个功能,用户可以随时往自己的广播页 面里放几句话,你所说的一切将会出现在好友的广播页面里。这个功能听起来并不陌生,因为不光这种“微博客”的创始人t witter,连twitter的抄袭者都已经流行了大半年了。

  在接受采访时,杨勃表示,“广播”功能其实已经酝酿了很久,它最关键的作用是“让用户的友邻页面动起来”,但 从广播页面的地址栏中miniblog的字样,还是不难感受到微博客的气息。

  与叽歪、饭否等比较忠实地再现了twitter迷你、即时、随时随地等特性的克隆站点不同,豆瓣的微博客还算 是动了一番心思的。比如说,twitter及其众多克隆版上的所有信息都要靠用户手动输入,虽然发布信息的途径多种多 样,可以通过网页、聊天工具和手机,但仍然是一个从无到有的写作过程。“广播”则利用了豆瓣“得天独厚”的用户基础和 功能,可以将用户在该网站所做的每件事情都记录下来,比如你想看一部电影、读完了一本书、加入了一个新的小组。大家的 “广播”中,不知不觉就会增加很多内容。这些迅速增加的条目无疑可以让很多用户在短时间内感受到这个新服务的作用和吸 引力。

  以twitter爱好者的视角来看,“广播”缺少了一些很必要的特质。Twitter的魅力,简单概括就是好 玩得让你懒得写博客。一些身边突发的小事,也只有用twitter才能被分享出来,下面试举一例。一个月前,一位本市 白领在自己的twitter上更新了一条:大老板召集了一个部门会议,会议的主题是??除掉小老板。也许她当时也没有 想到,这个故事还会在twitter上继续下去,但她肯定不会把它写在自己的博客上。第二天,故事的后续来了:小老板 自动辞职,大老板马上宣布部门会议取消了。没想到小老板下午又撤消了辞职??人生处处是陷阱。由于有了前面的铺垫,这 一次的更新有了更大意义,其实也正是因为写过第一条,才会继续下去的吧?事情当然还没完,从“在总裁的指示下,大老板 和小老板将在上海进行面谈”,到一周后“小老板复辟了。召集了个部门会,最后可总结为一句:你们不要辞职。而5天前他 还语重心长地劝我能走快点走呢”。一场曲折而生动的职场龙虎斗生动地以连续剧的形式植入了我们的生活。三个星期过去了 ,这件事的最新进展是“大老板挑白菜似地火速挑进来两个经理,干脆利落地架空了小老板”??总之,没有twitter 的话,我们可能永远没机会看到这个

真人秀

  豆瓣的“广播”也可以用来记录这个故事,但它少了很多便利性。首先是发布,“广播”只能在豆瓣站内进行书写, 而twitter有聊天工具和手机的支持,更加自由。另外,也许是刚开始运行,用户只有在豆瓣站内才能看到友邻的更新 ,局限性非常大。相对而言,twitter可以把自己和大家的最新信息放在博客上,也可以直接通过聊天工具和手机获取 朋友最近的更新。Twitterrific和twittervision这些华丽的独立显示模式就更不用说了。

  拿“广播”跟twitter比较可能有些不公平,毕竟从“广播”的初始功能来看,杨勃想要的应该不是另一个t witter。豆瓣赖以成名的图书评论和推荐模式,其实大多源自亚马逊,但杨勃的成功改进和本土化让豆瓣成了文青的乐 土。这一次的“广播”初看不起眼,不知最后是会成为豆瓣的又一项主要服务,还是像分享旅游体验的“我去”功能一样沦为 鸡肋。不管怎么说,从年初的“9点”到现在的“广播”,豆瓣在用户之间的互动和联系上花了不少力气,加上影响力越来越 大的小组,颇有转型为社会关系网站的势头。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携手新浪共创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