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上,也只有民办博物馆如雨后春笋般地在各地涌现,博物馆丰沛的社会效益才能水到渠成地呈“井喷”之势。
-赵 畅
宁波市鄞州区近日出台关于鼓励促进民办博物馆发展的意见,意见规定:由个人和民营企业出资筹建、建筑面积在1 000平方米以上的博物馆,投资额度在每平方米4000元及以上的,区财政予以每平方米500元的一次性补助,投资额 度不足该标准的,区财政予以每平方米300元的一次性补助,最高补助额度可达400万元。另外,优先供给用于建设民营 博物馆的土地。
民办博物馆为什么可以享受政府补助,且补助力度不小?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的博物馆实在太少。数据显示,发 达国家平均5万人即拥有一个博物馆,我国平均60万人才有一个博物馆。难怪有识之士大发感叹:已基本步入小康社会的中 国人是否已到了少开些餐馆、多建些博物馆的时候了?
一直以来,我们的博物馆的建设模式,都是由各级政府财政包揽的。于是,包括博物馆在内的一大批文化基础设施建 设历史欠账多,也是可想而知的。解决历史欠账问题,一方面要随着财政形势的好转,实力的增强,逐步加大财政投入力度, 另一方面则要走社会化、产业化运作之路。必须看到,随着社会主义市场体制的确立,特别是民营经济的迅速发展,“盛世收 藏”热的兴起,人们文物保护和收藏意识的提高,为民办博物馆的兴建奠定了雄厚的经济基础和扎实的人才(收藏家)基础。 鄞州区民间博物馆建设的热情不断升温,在建和筹建的12座博物馆中,有9座是民办博物馆,便是最生动的明证。
与此同时,也必须认识到,开办民办博物馆并非一件易事。与办其他企业不同,其投入较大,产出较小,且产出更多 的是社会效益而非经济效益。也就是说,保持纯粹的文物品格,远离商业功利主义的侵染,让文物及博物馆永远成为我们世代 相传的精神家园,是整个博物馆事业追求的目标和方向。因此,政府的扶持,至关重要。政府只有转变观念,将民办博物馆建 设放到与政府办博物馆同等重要的位置,并对民办博物馆的建设予以应有的支持,才能极大地激发社会力量建设民办博物馆的 积极性。事实上,也只有民办博物馆如雨后春笋般地在各地涌现,博物馆丰沛的社会效益才能水到渠成地呈“井喷”之势。
关于博物馆产生的原由,在德国有一种说法:19世纪的知识精英们认为,先进的文化和艺术不能只属于皇家和达官 贵人,而应该属于全体民众,应该让广大的、还处于愚昧状态下的民众接触和理解这些先进的文化和艺术,于是便把搜集到的 能体现先进文化和艺术、具有历史价值的东西陈列起来,博物馆便应运而生,并日益繁荣。这个说法,事实上与1977年5 月18日国际博物馆协会在莫斯科召开大会,探讨博物馆与人类未来的密切关系,并决定将每年的5月18日定为国际博物馆 日的宗旨,是一脉相承的。
如果说,博物馆是一个不追求赢利,为社会和社会发展服务的永久机构,其把收集、保存、研究有关人类及其环境见 证物当作自己的基本职责的话,那么,政府加大对民办博物馆建设的扶持力度,一定程度上说,便是体现了政府以人为本的执 政精神。因为保障公众文化权益,关照文化民生,提高文化服务水平,把建立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 体规划,让文化成为社会发展的推动力量,首要问题便是要降低各种文化门槛。从这个意义上说,宁波市鄞州区让民办博物馆 享受政府补贴,以激发个人和民营企业办博物馆的热情,确保民办博物馆正常运作的做法,是值得倡导的。
了解一个地方的过去和现在,是从博物馆开始的。一座博物馆就是一部物化的发展史,人们通过文物与历史的对话, 穿过时空的阻隔,俯瞰历史的风风雨雨。从小里说,这是源远流长的地方历史的重要见证;从大里说,这是维系中华民族团结 统一的精神纽带。作为我国整个博物馆事业有机组成部分的民办博物馆,更要在政府的支持下,凭借自我强大的经济实力,依 据自身灵活的体制、机制,努力成为文化产业的有机主体,让财富、文化与创新精神的融合不断创造博物馆奇迹,令高科技、 多媒体等“博物手段”映射时代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