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西谛:旧假酒换了新瓶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09日09:40 国际先驱导报 | ||
【作者】卫西谛 虽然《宝贝计划》故事老套、剧情脱节,但笑意盎然,整体轻松,不过影片最后肉麻的情感表白仍然彰显了华语商业片的通病——太假 国际先驱导报文章 《宝贝计划》是全家一起去看的。当时面对几部上映电影的选
成龙努力想表现出当年神勇,又是高楼跳空调、又是爬摩天轮、又是撞日光灯,都是危险动作。但是期待成龙真正当年神勇的观众肯定是失望了(或许将永远失望了),好在成龙在这部新电影里多少拾回了一些当年的谐趣。在《宝贝计划》我们得以重温了《A计划》式的场面:诸多来路的人物、“偶遇”在一个狭小空间里,所产生的高浓度的戏剧冲突和喜剧意味。另外的谐趣就是对白这回写得还算不赖,让多数观众乐不可支。不过说到底这次《宝贝计划》的成功,关键作用恐怕还并非成龙起到的,而是那个片名和海报里的“宝贝”起到的。 这个小宝贝是推动剧情的“核心道具”,但他的作用远远超过一个“物件”。这个千挑万选出来的婴孩,任何动作、笑容、表情都是可爱、逗趣的——这点和电视广告中的那个“婴儿模特”没有区别。比“婴儿模特”价值高的地方,就是编导每每利用婴儿来制造高空跌落、大路追车等惊险场面,就影院观众(尤其是女性观众)的反应来看这招屡试不爽——远比成龙亲身制造的最高难度的动作戏还要刺激百倍。当然这婴儿另外还应该起到的作用是:感化。如何令“人字拖”(成龙)、“百达通”(古天乐)从顽固不化的窃贼,转变为“知荣知耻的新人”,也是这个婴儿的任务。也就是说,这个婴儿应该起到喜剧、惊险、情感三重作用。而从电影来看,最后这层效果被渲染得过于生硬,令角色情感转变过于突兀(这也是华语商业片里面的通病),所以也才会让影片最后主角们的独白听上去很肉麻。 尽管我们知道商业片里的情感都是廉价的,但什么时候编导们才能学会有说服力一些呢?别让人一看就说——好假。最后形成的效果是,让人觉得“人字拖”们还是做贼的时候开心一些。
相关专题:国际先驱导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