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教育新闻 > 正文

北大四位教授上岗当调解员 自感并非大材小用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10日13:37 沈阳网

  犬吠声扰邻、楼上晾衣滴水泡了楼下晒的豆子……这些其他社区里常见的纠纷在北京大学周边的燕园社区也都有,只是,如果被打扰的是正在备课的老师,争吵的邻居分别是教授与勤杂工,这个纠纷调解起来就不那么容易了。“教授们闹纠纷,也许由别的教授来调解效果更好。”近日,“燕园专家民间调解工作室”成立。这个工作室由北大知名学者,同时也是燕园居民的四名老教授组成,他们将义务参与调解燕园里的纠纷案件。

  工作室四名成员分别是:法学院教授周俊业、社会学系教授夏学銮、心理学系教授钱铭怡、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程立显。

  刚刚加入“燕园专家民间调解工作室”的北大法学院教授周俊业说,法律不是万能的,尤其是对发生在基层社区里的纠纷,调解时要综合运用法律、伦理、心理学甚至医学知识,“当然,生活常识和感情也必不可少”。

  ■教授爱报警矛盾易升级

  “燕园专家民间调解工作室”是在海淀区司法局的提议下,由燕园司法所向四名专家教授发出邀请成立的。

  燕园司法所所长金保华告诉记者,燕园发生的居民纠纷数量并不多,2004年居委会共调解纠纷70件。但由于居民中80%是北京大学教职员工,高知人群比例高,纠纷的复杂程度、调解难度极高。“他们有知识,有见解,维权意识强,自我意识强,固执起来真要命!”金保华跟燕园的人民调解工作打了2年交道,他告诉记者,知识分子闹纠纷,方式与别人没什么不同,教授闹纠纷,也会互扔臭鸡蛋,但同样的纠纷,发生在知识分子中间和普通人之间,后果大不一样。

  “比如宠物扰民,别人忍忍就算了,如果被打扰的是北大的老师就不行!人家要备课、写文章,几乎所有知识分子在工作时都要求安静的环境,所以对邻居家的狗叫绝对不能忍受,居委会怎么劝也没用,很容易变成官司。”

  知识分子闹纠纷的另一特点是爱报警:邻里吵起来了,远未到动手的时候就报了警。“这些事情吧,其实没那么严重,算不上是治安案件,出动警力,说实在的,是有点浪费。所以燕园的人民调解难度大。”金保华说。

  ■社区邻里纠纷10%得专家“出手”

  燕园7个社区之一的蔚秀园与北京大学一墙之隔,是典型的有居委会、无物业的老旧小区。据居委会主任张爱芹介绍,经过半个世纪的变迁,社区现在的居民大多是北大的后勤工人,但也有少部分无缘分房、买房的北大老教师,还有一些年轻租房户。“大学教师和老工人做邻居,闹矛盾不是一天两天的事。”张爱芹表示,目前社区里的纠纷90%能在居委会得到调解,但另外10%就必须有专业人士介入了。

  张爱芹举例,一个住户经朋友介绍去某公司打工,几年来的工资都是由介绍人代领后转交给她的,但今年6月公司裁员,把她裁掉了,最后结算工资时她才发现,介绍人一直在克扣她的工资纳入自己腰包。“她文化不高,哭着来找居委会,我们也为难,像这种事情,绝对需要法律专家的帮助。”

  除了需要专业知识的纠纷案件,张爱芹认为,有时纠纷当事人情绪不稳,事态难以控制时,只靠居委会难以解决。

  ■“专家民调”提高调解专业化水平

  对于人民调解的方法,“燕园专家民间调解工作室”的两位专家周俊业与夏学銮教授都表达了同样的观点:不能只靠法律。

  夏学銮教授从社会学的角度出发,认为社区是“熟属群体”,社区成员是共有关系,有别于交换关系的群体,情义价值在社区应占主导地位。因此,社区纠纷调解的重要特征是感情的满足,需要综合运用法律、心理学、伦理学,以及常识和感情进行调解。 他说,法律手段处理交换关系的群体更合适,但不适合家庭、社区纠纷。“做好人民调解,可以节省司法资源。这是一门学问,需要基层社区工作者,需要义工,也需要专业人士———后者的作用以前被忽视了。”

  海淀区司法局表示,他们今后会根据区域特点,积极利用“专家民调工作室”这一载体,整合专家学者的资源优势,提高区内人民调解工作的专业化水平。

  对话

  教授当调解员并非大材小用

  ———对话教授调解员周俊业

  记者:教授当社区调解员有没有觉得大材小用?难道不担心吃力不讨好?

  周教授:其实在这之前我任北大燕园社区法律服务所主任已经多年了,这也是一个义务为社区居民提供法律服务的机构。法律服务工作者从不担心吃力不讨好,让更多人得到规范的法律服务,用法律促进社区和谐、社会和谐,本来就是我们的目标。

  记者:您个人怎么评价“调解”在社区纠纷中的作用?

  周教授:我一直认为,想化解纠纷,调解是最重要的一种方法。中国人说“一场官司一场仇”,如果纠纷在基层没得到解决,肯定要打官司,打了官司就不只是一辈人的仇恨,如果一有纠纷就打官司,和谐社会肯定难以实现。我国的社会司法资源仍然有限,强调人民调解、科学调解,化解矛盾于基层,能大大节省社会司法资源。

  记者:近期的工作目标是什么?

  周教授:马上我们就会接到第一批案件。接手后先调查案件背景,弄清事实,然后依法调解。

  记者:工作室的四名专家的专业领域各有不同,你们如何分工合作?

  周教授:这是关键问题。我刚才说“依法调解”,并不意味着调解只依靠法律手段。我从不认为法律是万能的,根据我20多年基层法律服务工作的经验,基层纠纷大多不只是法律问题,而是多种问题的综合爆发。

  调解纠纷时,需要综合运用多种知识。比如我参与调解过的一个案例:一对50来岁的夫妇闹离婚,都是北大教师,男方觉得妻子变得暴躁、多疑,受不了了要离婚,女方不同意,男方就要去法院起诉,女方因此情绪更加不稳定。我去调解时很快发现,这对夫妇原来感情很好,女方近来的暴躁脾气很可能是更年期综合症的表现。而他们俩都是理工科教师,性格都有点大大咧咧的,有时甚至缺乏一些生活常识。所以我先把这起纠纷中房产、子女等表面上的焦点法律问题放下,先劝男方消消气,然后介绍医生给他们,建议他带妻子去医院做检查。这对夫妇最终接受了我的建议,女方的病症经过治疗减轻很多,谁也不提离婚了。来源:人民网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