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6年11月24日16:34 观察者网

分享

  原标题:台媒:特朗普接受纽约时报专访 墙上惊现蒋介石照片

  [观察者网综合]11月22日,美国总统当选人特朗普在纽约接受一直以来对他敌意甚深的《纽约时报》专访。据台湾中国时报24日报道,特朗普在受访时,其身后挂满世界元首照片的墙壁上,意外出现了一张“中华民国前总统”蒋介石的照片,这引起了海峡两岸华人网友的注意,纷纷在社交网站上转载。

  据报道,知情人介绍,本次特朗普专访的地点是选在纽约时报大楼邱吉尔厅(Churchill Room)举行的。而在这张有蒋介石亲笔签名的照片上,隐约可以看到的“莎士白克先生”中文字体,指的应该就是《纽约时报》的第三代发行人苏兹伯格(Arthur Hays Sulzberger)。1935年5月,44岁的苏兹伯格从他去世的丈人奥克斯(Adolph Ochs)手中继承了《纽约时报》的发行权。

特朗普在纽约时报大楼邱吉尔厅(Churchill Room)接受专访特朗普在纽约时报大楼邱吉尔厅(Churchill Room)接受专访

  随后,他带领着《纽约时报》走过经济大萧条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岁月,同时也致力于将报社发展为苏兹伯格家族的私人企业。1961年退休后,《纽约时报》到今天仍先后由其儿子奥克斯·苏兹伯格(Arthur Ochs Sulzberger)与孙子小奥克斯·苏兹伯格(Arthur Ochs Sulzberger Jr。)两人经营。《纽约时报》过去81年的历史,基本上就是苏兹伯格家族的缩影。

纽约时报丘吉尔厅惊现蒋介石照片,社交媒体网友转载纽约时报丘吉尔厅惊现蒋介石照片,社交媒体网友转载

  只是相对于亨利·鲁斯(Henry Luce)创办的《时代杂志》(TIME Magazine)而言,《纽约时报》对民国政府的态度一直不是那么的友善。打从1944年10月份爆发“史迪威事件”(Stilwell Incident)(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美国与国民政府在对日作战的战略方针及有关问题上发生矛盾斗争,美国总统罗斯福应蒋介石要求从中国战区召回史迪威,此为史迪威事件核心。——观察者网注)以来,《纽约时报》便对罗斯福总统召回史迪威(Joseph W。 Stilwell)的决定持尖锐批评的态度。在接下来爆发的国共内战中,蒋宋家族在《纽约时报》上也一度成为威权、腐败与无能的代名词。

当地时间22日,特朗普现身《纽约时报》总部,记者编辑纷纷记录当地时间22日,特朗普现身《纽约时报》总部,记者编辑纷纷记录

  战败后,蒋介石于1949年12月逃到台湾。根据《纽约时报》网站上的介绍,原来苏兹伯格曾经在美军顾问团团长的蔡斯(William C。 Chase)少校的安排下,于1952年6月20日对蒋介石进行了20分钟的个人专访。随后,他又在1957年第二度于台北“总统”官邸采访了蒋介石,大幅改善了《纽约时报》与台湾当局的关系。

  这张蒋介石的签名照,便是苏兹伯格1952年6月首次造访台北时,由蒋介石本人赠送的。自此以后,《纽约时报》便为无数的台湾知识分子视为了解国际脉络的一个重要渠道,苏兹伯格家族也成为了蓝绿政治人物争相拉拢的对象。早在2001年,《纽约时报》便大胆预测时任台北市市长的马英九将成为台湾地区领导人。

  中国时报称,小奥克斯·苏兹伯格也利用2005年6月3日访问台湾的机会,以“只有尼克森可以访问中国”鼓励陈水扁访问北京,或者与中国大陆展开政治对话。可见《纽约时报》对两岸的影响力,确实是超越了其他的美国主流媒体。

责任编辑:郑学友

相关阅读

政党更替与美国州政策变迁

在最近几十年,美国各州政党更替对政策变迁的影响增长了一倍。这种变化,折射了精英之间、选民之间的意识形态对立程度的加剧。

身为省领导秘书,我学到什么?

自己做秘书期间的那一件件事却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也许是专注,也许是压力,也许是自己赋予的使命。

我现在想着如何改变自己

回过头来看,一定要记住“在变应变”四个字,在变化中应对变化,其中,最重要的是自己要随时改变。

高校去行政化改革的秩序维度

关键是要实施教授治校,如果做到了教授治校,高等院校才能真正做到去行政化。

  • 马未都:川普让老牌政治家破了胆
  • 北京超市停售活鱼,其中猫腻可不简单
  • 唐玄宗:好老板也是能搞垮公司的
  • 盘点村上春树作品的精彩电影改编
  • 吸毒妓女、飙车!这部电影像犯罪般刺激
  • 狠毒婆婆的秘密被我撞见成了把柄
  • 这个季节的三亚你一定不能错过(图)
  • 新浪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