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11月1日电题:来自“普二”试点地区的报告
新华社记者张乐 李亚红
当不少地区沉浸在国家放开全面两孩政策的喜悦中时,位于燕山深处的河北省承德市却平静如常。早在30年前,承德和甘肃酒泉、湖北恩施以及山西翼城县就低调地启动了“一对夫妇可以生育两个孩子”的试点。
承德市农民王劲泉有两个儿子,老二是在实施试点后两年生的。“当年全家就指着地里收成过日子,多一个孩子就多个劳动力。”他回忆说。他的话反 映了当时中国农村的实情。“欠发达农村地区只生一个男孩,对解决生产生活问题的确有困难。”承德市卫计委副主任孙瑞国说,老百姓对1980年实施的一孩政 策有抵触情绪。
河北承德、甘肃酒泉、湖北恩施以及山西翼城县地处“老、少、山、穷”地区,经济不发达,生育意愿较为强烈,生育水平在全国也处于较高水平。正因为如此,从1985年开始,这些地区陆续在当地农村实施“晚婚晚育+间隔”的“普二”政策。
适当宽松的计生政策会不会导致人口激增?在全国人口数量剧增的上世纪八十年代,这个问题一直萦绕在计生工作者的心中。但结果却出乎他们的意 料:承德在试点第二年开始,人口出生率曾一度回升至20‰左右,3年后便恢复至比全面一孩政策实施时还低的水平,之后持续下跌;酒泉在“普二”政策实施之 初也出现过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一定幅度回升的现象,但从实施30年的数据看,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均低于全省和全国水平,并在继续下降。
2000年,山西翼城县的总人口是30.023万,实现了试点政策之前制定的把人口总量控制在30万人左右的目标。1982年至2000年,翼城县的人口增长率全面低于全国、山西省和临汾市。
二孩政策对调整当地人口结构也起到了积极作用。从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看,承德市的人口结构呈现出顶部圆锥、中部和下部相对均衡的圆柱形结 构,青壮年及以下各年龄段人口的数量相对均衡。而承德市中心城区双桥区实行独生子女政策,绝大多数家庭人口结构形成“4+2+1”金字塔形模式,是典型的 人口衰落型模式。承德市计生委2011年测算,如果不考虑人口迁移和后来实施的单独二孩政策,未来15年,双桥区将出现人口负增长;未来75年,人口将由 2010年的30万降至15万,老龄化和社会抚养比均超过50%。
放开二孩还导致多胎率下降。承德市的数据显示,当地多胎率从1987年的18.5%降至2010年的5%。双女户石峰艳说,自己不想再要孩子 了,“一个不够,两个正好”。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教授顾宝昌教授说,试点地区人口态势达到了试点初“控制人口、保持合理的人口结构、延缓人口 老龄化”的预期目标。
最近十几年,承德市拿着“生育证”推迟生育的家庭越来越多。双塔山镇通沟村有134户家庭,共计415人,其中60岁以上96人,18周岁以 下户籍未成年人32人。“大家普遍不愿意多生。”村支书胡光海说,村里有个家庭,过去超生了第3胎,如今他的3个子女全都只生了一胎。一些人申领了“二孩 证”却迟迟不生育,还有一些则干脆放弃了。双滦区下店子村村民王纪香和丈夫只生了一个男孩,她说:“我和丈夫分别有7个兄弟姐妹,之前一直过着穷日子,希 望少生快富奔小康。现在,资金和养老方面都有很好的补偿,更不担心养老问题了!”
如今,这些试点地区的计生干部担心的是,出生人口继续萎缩。“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脱离了土地和农业生产,教育水平高了,生育意愿更低了。”承德 市卫计委规划信息科科长王继国说,“育龄年轻人的价值取向和生育观念和他们的父辈已经完全不同了。”承德市承德县八家乡南杖子村共有1453人,285位 育龄妇女只有33个申报独生子女,人口萎缩情况明显。翼城县近年来的出生率已达到7‰—8‰的超低水平,自然增长率为2‰—3‰,接近零增长。
“生活压力、抚养成本是我首先要考虑的因素。”承德钢铁公司80后职员张春然说,“把生育权还给我固然是好事,不过生不生是我自己的选择。”(完)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新浪新闻官方微信(xinlang-xinw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