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5年12月13日06:44 新华日报

分享
视频加载中,请稍候...

  “昭昭前事,惕惕后人”、“永矢弗谖,祈愿和平”。

  时间滴答,仿佛走了很久,又仿佛一转眼,又到12月13日……

  一年前的今天,首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在南京举行。出席仪式的习近平总书记“和平像阳光一样温暖、像雨露一样滋润”的话语犹在耳畔,“只有人人都记取战争的惨痛教训,和平才是有希望的”话语铿锵有力犹在心间。

  一 年前的今天,新落成的公祭鼎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的阳光里向世人庄严袒露面容,一年里,公祭鼎静默看着来来往往中外参观者,聆听和体味人们 被人类文明史上黑暗一幕震撼的心跳和愤怒,也以珍视生命的慈悲陪伴着馆内遇难同胞名单墙上铭刻的10505个魂灵。

  这一年里,任看世间风云会,惟有山中日月长。这日月,是对历史真相的维护,是对同胞生命的尊重,是对抗日先烈的缅怀,是对世界和平的坚决捍卫。

  申遗成功

  中国记忆上升为世界记忆

  1937年12月13日,侵华日军侵入南京,对我同胞实施长达40多天灭绝人性的大屠杀,30万生灵惨遭杀戮,人类文明史上留下最黑暗的一页。

  我们曾用各种方式记录并纪念78年前这段惨痛历史。去年开始,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以国之名悼念大屠杀死难者。

  2015年10月9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南京大屠杀档案”入选“世界记忆遗产名录”,表明南京大屠杀从中国记忆上升到世界记忆,成为全球共同的世界遗产,世界范围内人们对这段历史认知取得共识。

  申 遗之路,走了漫漫八年。原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馆长、现南京大屠杀史研究会会长朱成山称其为“水到渠成”。2008年8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文化委员会主席卡门·帕拉迪女士,参观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后受到震撼,提出“南京大屠杀档案理应列入世界记忆工程名录加以保护。”2009 年1月,朱成山研究员与9位人大代表,联名向南京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提交第0255号议案,建议将南京大屠杀专题档案申报世界记忆遗产。2012年7 月23日,南京市人民政府下文,成立南京大屠杀档案申报世界记忆遗产工作领导小组,正式启动申遗工作。

  2014年3月30日,中国 记忆遗产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工程委员会,提交了11组南京大屠杀档案,正式申报世界记忆遗产项目。列申遗11组档案第一位的,是国际安全区 教会所办的金陵女大收容所负责人程瑞芳的日记。“程瑞芳不仅逐日记录下大屠杀期间见闻,日记内容也与此前发现的《拉贝日记》、《魏特琳日记》和《东史郎日 记》相互印证,构成受害者、加害者以及第三方证言的完整链条,成为不可撼动的铁证。”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副馆长马振犊告诉记者。

  申 遗过程中,日方一再阻挠。共同社10月4日援引日本官员的话报道,日方质疑中国有关南京大屠杀和“慰安妇”档案的真实性,要求中国撤回申报,但遭到拒绝。 “最终申遗成功说明历史真相不容抹杀,这也是以档案形式对这一无可辩驳的历史予以固定。”南京师范大学南京大屠杀研究中心主任张连红教授认为。

  朱成山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规范程序,把南京大屠杀这段历史记忆回归到它本来的位置上,它不只是南京一城一地的悲,也不仅是中国一个民族的痛,而应永留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让人们去悲悯、去唤醒良知与人性,彻底远离战争,世代捍卫和平。

  无远弗届

  良知汇聚成和平的力量

  几 乎覆盖一整面墙的色彩压抑的巨幅油画上,凶残的日本侵略者挥舞战刀砍向中国平民的头颅,怀抱孩子的妇女惨死刀下,孤儿在亲人遗体上无助地嚎哭;远处,黑云 压城……这是法国著名油画家克里斯蒂安·帕赫画笔下1937年12月的南京。宽7.46米,高2.35米,油画《暴行》是画家30年绘画生涯中最大的一 幅。

  克里斯蒂安·帕赫是国际知名油画艺术家、曾被法兰西学院授予法兰西骑士院士证书,他告诉记者:“此前我和大多数欧洲人一样,对 南京大屠杀和日本在亚洲的侵略罪行一无所知。直到两年前的一天,一个偶然机会了解后,我震惊了!”艺术家的良知点燃了创作激情,他要用画作让世界上更多的 人知道日本在中国犯下的暴行。帕赫专门查阅了南京大屠杀史料,参观了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

  今年1月,克里斯蒂安·帕 赫开始着手创作,近6个月里,当年南京人民遭受的屈辱和苦难,日军惨无人道暴行的场景在他的脑海里不断放映,使他的精神饱受煎熬。这幅油画的诞生,让画家 自己也得到了解脱。“我想通过这幅画作告诉世界,一定要铭记历史、珍爱和平。”12月10日,克里斯蒂安·帕赫将《暴行》郑重捐赠给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 难同胞纪念馆。

  这一年里,坚持致力于维护史实的日本友好人士依然脚步不辍。今年春天,记者再次在纪念馆遇见日本铭心会南京友好访华 团团长松冈环女士,20多年来她一直为传播历史真相奔走,今年正在制作第三部反映南京大屠杀历史真相的纪录片《太平门消失的1300人》。“日本战败虽已 70年,但日本国内还有一些否认侵略历史、篡改历史真相的政治家和右翼团队,不知廉耻地重复着背离真相的历史观,迷惑日本人民,这不仅是日本人民,也是亚 洲人民不愿意看到的。历史的真相只有一个。我们会继续收集影像、照片、书籍,让日本民众了解历史真相,抚慰幸存者遗属心中创伤,告慰南京,也将历史真相告 知日本及整个世界。”松冈环女士一直用行动坚定地书写着做人的准则:“诚实、良知”。

  南京大屠杀遇难者名单墙俗称“哭墙”,由中科 院院士、东南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院长齐康教授设计完成,上面镌刻着南京大屠杀遇难者名单。1995年初设立时,刻有名单3000个,象征被日军屠杀的30 万同胞。此后,经多次增刻,截至目前,名单墙上共刻有10505名南京大屠杀遇难者姓名。

  88岁的南京大屠杀死难者遗属余昌祥老人 经常会到纪念馆来走走看看,抚摸名单墙上父亲的名字如同触碰亲人活着时的温度。余昌祥告诉记者:“这一年来,讲解员告诉我,越来越多的中外参观者来这 里,11月21日这天的参观量达到46193人次!我希望这些刻在墙上和没有刻在墙上的冤魂都能安息,也希望我们的后人要牢记历史,不要再有伤害。”

  12 月5日,由江苏省委宣传部、南京市委宣传部指导,新华报业传媒集团、南京报业传媒集团和南京艺术学院主办的“让记忆照亮未来”国家公祭原创微视频大赛评选 揭晓。40余天,264部视频作品参赛,21部作品脱颖而出。最终,《〈南京审判〉的诞生》获评委会大奖,《档案里的南京大屠杀记忆》等21部作品获奖。

  “创 作,是对亡灵的真诚祭奠”。南京艺术学院教授张玉彪,花了一年半的时间,精心雕琢了长8米、宽3.3米的巨幅油画《南京审判》。这打动了陈捷,她和同伴拿 起摄像机,跟拍张教授3个月,最后凝结成了这部只有10分钟的纪录片。加拿大安省二战史实维护会副会长王海澄先生给组委会发来了两部参赛视频,他说:“这 原创微视频大赛非常及时、必要,我们旅居海外的同胞尽管身在异乡,但无时不想尽同胞维护史实、维护和平之力。”

  耄耋幸存者

  “口述历史”传延续播

  2014年12月13日,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仪式上,习近平总书记搀扶着南京大屠杀幸存者代表、85岁的夏淑琴一同走上公祭台,为国家公祭鼎揭幕。

  1937 年12月13日,夏淑琴一家祖孙9口人中7人惨遭日军杀害,时年8岁的夏淑琴在身中3刀后,因昏死过去而与4岁的妹妹幸免于难。夏家的悲惨经历被当时南京 红十字会国际委员会主席约翰·马吉用摄影机记录下来,并载入有关文献。“1998年日本两名右翼分子却诬陷我是假证人,就是往我伤口上撒盐!后来律师陪我 去日本打名誉权官司,日本法院判我赢!”夏淑琴老人很倔强,而这份倔强是对日本右翼势力妄图抹杀真相、对幸存者“二度伤害”的坚决回击。

  今 年,夏淑琴老人86岁了,身体依然硬朗。今年的清明节,夏淑琴、向远松、常志强等南京大屠杀遇难者遗属、幸存者及后代50余人,来到哭墙前祭拜亲人,这是 哭墙前第20次清明祭奠,也是去年12月举行国家公祭日之后的第一场民间追悼活动。夏淑琴带着女儿和孙女来祭奠逝去的外公外婆父母等一家七口人,她对记者 说:“今年也有很多外地的记者包括国外的记者采访我,我继续和他们说我经历的这些历史,有人问我怎么看还有人不愿意承认犯下的罪行?我说,我活着一天就要 对所有人说这样的事情,这些都是真的,真的假不了。”

  对于家族之痛、城市之殇、民族之恸,南京大屠杀幸存者有着更深的体会,他们的 口述证言也是控诉侵华日军暴行的有力证据。自1984年以来,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通过寻访和调查,共整理4176份南京大屠杀幸存者、目击 者证言档案。南京大屠杀幸存者人数逐年递减,目前健在的已减至百余人,平均年龄也都超过80岁,南京今年搜集了百名幸存者证言,这些证言将向全球发布。

  12月9日,由日本民间团体举行的“南京大屠杀78周年证言集会”在东京举行,截至目前,共有35批、51人次南京大屠杀幸存者赴日证言,向日本民众揭示78年前侵华日军杀戮南京30万人民的历史真相。

  今 年受邀参加集会的南京大屠杀幸存者、83岁的陈德寿老人向日本民众讲述亲身经历:“1937年日军侵占南京时,我6岁。日军进城后到处放火,父亲在帮邻居 灭火时被日本兵抓走杀害。日本兵在我姑妈身上连刺了六刀。”日本南京大屠杀问题研究专家笠原十九司在集会上发表演讲,指出南京大屠杀的真相不容否认,并批 判安倍的错误历史观,希望历史悲剧不再重演,众多与会者表示赞同。

  当天有近两百名日本民众到场,由于会场仅能容纳150人,很多人都是站着参加了集会。集会参加者在现场表示,听幸存者讲述真实经历非常难得,这样的讲述直观,能引起他们的反思。

  纪念馆扩容

  “正义之胜”增添新内涵

  古之以鼎记事,今之铸鼎铭史。这尊高1.65米、重2014公斤的三足圆形铜鼎永久设立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集会广场上。“国行公祭,法立典章。铸兹宝鼎,祀我国殇。”16字铭文记叙了南京大屠杀史实和国家公祭日的设立。

  这一年里,公祭鼎与成千上万的中外参观者对视。而纪念馆自开馆以来,30年里约接待海内外观众逾6000万人次。今年,公祭鼎也见证着纪念馆的扩容,目睹了新元素、新内涵的增添。

  1937 年底,日军占领南京之后,将利济巷2号改造为“东云慰安所”,将18号改造为“故乡楼慰安所”。2014年11月,南京市政府本着“修旧如旧”原则,启动 对利济巷慰安所旧址的修缮保护、陈列布展工作,2015年12月1日,南京利济巷慰安所旧址陈列馆举行开馆仪式。作为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的 分馆,这是中国大陆首座以“慰安妇”为主题的纪念馆。

  陈列馆共展出了1600多件文物展品、400多块图板、680多幅照片,陈列馆的外墙上,挂着十几颗由铂晶制成的巨大“泪滴”,寓意着“泪流一面墙”。当年“慰安妇”们悲伤的眼泪,不经意间挥洒在慰安所内每个角落,斑驳墙面上的硕大泪滴,折射出她们的无助与绝望。

  经过1年零9个月的建设,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扩容工程已全部完成。12月7日,纪念馆新馆开放,以“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下文简称三个必胜展)主题,集中展示了6204件历史文物原件和史料物件、新闻照片、战争图片等。

  展 厅所在的纪念馆新馆胜利广场为椭圆形,此次设计的亮点——红色的胜利之路沿着广场边界呈弧形走向,展厅的入口就设置在胜利之路的尽头,分为地下与地上两 层,其中地下部分为“三个必胜展”展厅。展览分为《侵略者的罪恶》、《不屈的抗争》、《法西斯的投降》、《正义的审判》、《争取持久和平》五个部分,共展 出图片1100余幅、文物6204件(套)。

  新馆的筹建者朱成山表示,纪念馆新馆充分展示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在抗战胜利后,南京作为重要见证地之一,经历了中国战区日本投降签字仪式和审判日本战犯的时刻。

  已 经为纪念馆先后捐赠了1500余件重要史料文物的美籍华人鲁照宁,特意从美国赶来参加开展仪式。据鲁照宁介绍,“每一件物品的搜集都很困难,有的东西是独 一无二,比如,九月九号受降仪式上贴的邮票,拼成一个‘V’的胜利标志,上面盖着当时的邮戳,这就是历史的见证,日本败了,中国胜了,中国人民胜利了。”

  媒 体人也在见证胜利对国耻民殇的终结。今年新华报业传媒集团启动“正义之胜”全媒体行动,4月19日出征,斯大林格勒、珍珠港、开罗、诺曼底、柏林、缅甸、 东京湾……新华报业全媒体记者跨越四大洲七个国家,追访二战遗址,寻访二战老兵,约访专家市民,“正义之胜”红旗漫卷,抚今追昔报道频传,致敬反法西斯战 争胜利70周年,将新华报人对历史与现实的记录、战争与和平的思考深度呈现。

  今年12月13日,我们将迎来全国人大常委会设定“南 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后的第二个公祭日,而2015年适逢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再次以国之名义, 对死难者予以悼念,加之目睹和亲历这一年里,中国崛起于世界之林的不争事实,再次重温去年习总书记掷地有声的讲话“今天的中国,已经成为一个具有保卫人民 和平生活坚强能力的伟大国家,中华民族任人宰割、饱受欺凌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中国人民正在意气风发地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实现‘两个一百 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中华民族的发展前景无比光明。”

  任看世间风云会,惟有山中日月长。日月长之真理亘古不变是:国强民族强则人民幸福安康。

  逝者,安息长眠!今人,砥砺前行!和平,永驻人间!

  本报记者 沈峥嵘

相关阅读

对自杀QQ群绝不能视若无睹

教唆别人自杀也好,帮助别人自杀也好,这绝不应该成为互联网时代的“言论自由”,而是必须严加管控并追究责任。

徐明、柳传志与李嘉诚

构成了商人与商业的最大困境:介入政治,有风险,绝缘政治,则不可能;关心政治,政治会反咬一口,不问政治,政治则紧追不舍。两难之下,商人该何去何从?

家乡都沦陷,北京人如何例外

一个人与另一个人火拼,往往是因为觉得“我的不幸是你造成的”。可是,老北京人家乡的沦陷,外地人的“入侵”最多算是表面原因,深层的原因大家不仅知道而且知道“无解”,所以常常避而不谈。

美国为什么不可能打败IS?

奥巴马没有向叙利亚派出地面部队。但是奥巴马也曾经承诺要推翻阿萨德政权,这与布什很像,他们都想在中东扮演“革命性”的力量。这种“政权更迭”的理念,本身就是美国的最大战略错误,但遗憾的是现在美国人几乎没有什么反省。

  • 王永:再谈北京单双号限行的必要性
  • 12306与抢票软件大战何时结束
  • 色诺芬告诉你古希腊人是如何打战的?
  • 青年作家现状:先养活自己再谈文学
  • 藤井树:《东北偏北》强奸犯太帅
  • 卡玛:女人比漂亮更宝贵的品质是什么
  • 奈良之秋:有小鹿作伴的古寺红叶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