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在华跨国公司进入竞争常态 英媒:仍保持高度信心
参考消息网1月10日报道 外媒称,近 几年,有观点称外资企业在中国的黄金时代已经结束, 这是对不断变化的中国市场和竞争形态的误读。诚然,跨国公司过去30多年在中国的低竞争、低成本、高回报的时代已经过去,当下已是一个常态竞争市场。成本 持续增长,市场规则日趋成熟,技术和创新不断进步,市场需求多变,中国本土企业崛起,在华跨国公司发现自己所处的竞争环境与其它成熟市场几乎没有差异,甚 至在一些领域竞争更加激烈。
据英国《金融时报》网站1月5日报道,虽然跨国公司在中国面临巨大的成本压力和增长困境,但他们对中国市场前景和自身的竞争能力保持高度信心。
报道称,中国市场的规模和消费需求的升级正在为这些企业创造前所未有的机遇。这是一个真正的掘金时代。基于调研结果和埃森哲战略的项目经验,跨国企业在新的竞争环境中需要聚焦三大核心能力,应对外部压力,并抓住新的发展机遇。
进入常态竞争
报道称,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受益于中国市场的持续开放和廉价劳动力的充裕供应,跨国企业得以快速推进在本地的业务,而在品牌和技术上的优势也让这些企业保持较高的盈利水平。然而,中国经济的高增长已成历史,GDP增幅已经从2012年的9.3%降至2015年前三季度的6.9%,跨国企业的营收增长也随之放缓。
跨国企业高管表示,未来三年他们的企业将不得不面对一系列重大挑战,其中最大的挑战为成本控制。然而,即便面对诸多不利的外部因素,跨国企业高管对中国市场的未来依然充满信心,并将继续扩大投资。
跨国企业在华的高管们普遍认为,这个市场未来能继续为他们的产品创造巨大的需求。确实,伴随中国中产阶级的兴起和持续的城市化,中国居民的消费升级需求强烈,中国吸引的外国直接投资(FDI)持续增长,但是投资越来越多地转移到服务行业。
“新掘金”时代需要的能力
报道称,由于市场环境的变化和本土企业能力的不断提升,跨国企业唯有积极调整战略,才有在中国市场占有长期席地,实现可持续增长。
具体而言,在华跨国企业的未来竞争战略必须拥有三大核心能力的支撑。
第一是敏捷性,降本增效,以最大化的实现提高竞争力的再投资。一家世界领先的零食生产商在中国增强了不同部门之间的成本透明度,其焦点放在共同提升成本效率,而非简单削减成本开支。这既在短期内获得了立竿见影的绩效提升,又释放出了更多的资金为实现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中国市场复杂和多变,竞争格局动荡常变,跨国公司同时必须要有快速的决策机制,响应变化。多数跨国公司管理层已高度本地化,但在本地决策制定方面依然受制于区域或全球总部的诸多组织和流程瓶颈。建立高度敏捷的决策机制对跨国公司将是一次组织革命。
第二大能力是创新。埃森哲对中国消费者的研究显示,中国消费者有极高的尝新意愿,这对那些能持续推陈出新的公司来说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创新市场。中国政府正在着力建设创新的环境,鼓励大众创新。跨国公司可以采取开放式创新的方式,利用外部创新力量,拓展创新能力。
第 三大能力是突破边界,融入本地生态圈。 对于跨国企业,协作要求他们突破原有的思维局限,植根中国,建立广泛、长期、信赖的合作伙伴关系,借助生态圈的合力,实现互利共生。我们的调研显 示,38%的外企高管表示将专注于内生性增长,34%的看好生态系统合作带来的增长机遇。一些跨国科技企业已经走在前列。戴尔宣布未来5年对华投资 1250亿美元,并与中国科学院合作,建立人工智能与先进计算联合实验室。
报道称,时移世易,中国的经济形势和市场需求正在发生快速而又深刻的变化。跨国企业亟需与时俱进,因地制宜,通过敏捷的运营、持续的创新以及与本地的生态圈构建广泛的协作关系参与新一轮的市场竞争,以实现其中国业务的持续增长和盈利。
责任编辑:刘德宾 SN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