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中印边境游荡老人身世揭秘 禹州民政部门寻其亲属
《河南老妪在中印边境游荡近30年》后续
老人家为什么跑到那么远的地方,一待就是几十年?她在坚守着什么?等待着什么?或者缅怀着什么?再或者逃避着什么?谜一样的身世正慢慢解开……
记者李一川
核心提示|一个有着河南口音、年逾八旬的老妪在千里之外的中印边境线附近一直游荡了20多年!偶然间,另一个到此游历的河南游客周先生遇到了她,并辨出了她的河南口音。因为俩人都认识的洛阳白马寺一位老和尚,让老妪得以吐露自己的身世。无数的机缘巧合,让一位八旬老妪被媒体关注报道。
昨日,大河报以《河南老妪在中印边境游荡近30年》为题报道了此事。报道刊发后,引起读者的极大关注,并在网络上迅速传播。目前,在众多热心人的帮助下,老人的身份已基本确认。
房东及街坊:楚月兰解放初就住在禹州城关镇
昨日上午9时许,读者连昭光老人第一时间打来电话说,自己是大河报的忠实读者,碰巧的是解放初期楚月兰一家就在自己家居住。
连昭光说,自己老家在禹州市城关镇东大街和西大街相连接的印心庵街上。这条街不长,老门老户的大多都认识。“楚月兰的父亲楚明是在街上卖炒凉粉的,她还有个弟弟叫楚牧。刚解放时,我年纪小,不认识楚月兰。等到上世纪60年代,她从娘家那边跑回来时,我才认识她。这时候,她已经搬到旁边王现臣家租住了。”连昭光回忆,现在自己已搬到郑州居住,不过根据报纸上的照片,他还是能确认那就是楚月兰。
谈到楚月兰为何自称“万年青”时,连昭光说,禹州东大街上有户在清末做过总兵的万姓人家,名叫“万年青”。因为这户人家经常被街坊邻居谈论,所以大家对这个名字都特别熟悉。他认为楚月兰叫“万年青”,应该就是这个缘故。
随后,家住禹州东大街的秦阿姨也打来电话,证实此事。秦阿姨说,楚月兰曾和东大街上的晋孬结婚,并育有一子。晋孬现已离世,他们的儿子也有五六十岁,已搬离这里。
连昭光的表嫂吴女士也说,楚月兰的父亲早已不在了,她弟弟也已去世。现在,楚月兰的弟媳已改嫁,不愿再认她。她记得楚月兰经常往外跑,曾拉扯过两三个孩子,“这个老太太爱和人吵架,经常一有困难就找办事处解决,所以大家都对她印象深刻。老太太消失20多年的时间里,大家偶尔还会谈起她,不少人以为她已不在人世了。”
在亚东的河南老乡:想供养老太太,曾帮她联系亲人
昨日,寻找老太太的报道在网络上也持续发酵,不少在亚东的河南人也打来电话,述说老人的事情。
亚东大药房的朱先生说,自己爱人是河南安阳人,两人在亚东县城的十字街口开了一家药房,平时也给人看病,他们夫妇对老太太印象特别深刻。“我是1993年从部队转业的,随后就留在了亚东。我转业时,老太太应该是刚到这里流浪的。当地居民和驻军对老人很好,经常给老人吃的或钱。所以,有段时间老人虽在路边搭了个窝棚住着,也没有挨饿受冻。”
朱先生说,老人每次来他这里拿药,他没收过老太太一分钱。另外,他和爱人还希望将老太太当母亲那样供养着,但老人坚决不同意,还是四处流浪,“我经常去看老人,老人消化系统很好,一次能吃20个包子。另外,她去餐馆吃饭,喜欢点回锅肉和炒饭!”这几年,他一直尝试着帮老太太找到家里人,曾联系了央视《等着你》栏目组,同时与河南公安这边进行了联系,但始终没有进展。
朱先生的爱人张女士说,自己几年前曾问老人是否想家,老人说老家还有小姑子等亲人,希望联系,“当时,我查114联系到禹州的街道办,但始终未联系到老太太的家人。”
昨日下午,河南信阳的转业军人邓先生打来电话说,自己当兵23年,刚转业,在中印边境的乃堆拉山口驻守了10多年,2006年还曾见证了该边境集市的开放,“1992年,我到亚东当兵的时候认识了这个老太太。当时,听人说老太太丈夫是名军人,在战争中战死了,老太太不相信就一直在亚东等他。但这个消息未经核实,不知是否准确。”
禹州民政部门:老人如愿意回来,将做好安置
报道刊发后,江西九江在亚东的援藏干部巢先生也致电大河报说,自己也救助过老人,希望能为帮助老人尽一份力。除此以外,许昌、禹州两地的很多市民也纷纷提供线索,帮忙寻找老太太的亲属。央视《等着我》栏目的志愿者也打来电话表示愿意提供帮助。另外,重庆民警王先生也帮忙查找老人的户籍信息。
禹州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刘小龙说,他看到老太太可能是禹州人的事情后,立即向局领导进行了汇报。根据掌握的信息,当天下午他们又到东大街进行了走访,确认楚月兰的确是这里人,她曾用名是楚春香,老人的儿子现在还健在,但据说和老人不睦,“明天,我们会找寻到老太太的儿子,看其是否愿意与母亲见面。”
刘小龙表示,如楚月兰老人愿意回家乡,民政部门将会把她妥善安置到供养站。目前,他们已与亚东民政局进行了沟通,看其是否愿意返乡。如果老人已经习惯了当地的生活方式或不愿意回来,那她还可以像现在那样在亚东的福利院生活,“如果老人孩子想见老人,我们也会尽力提供帮助。”(来源:大河报)
责任编辑:陈琰 SN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