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钱克锦
3月30日,缅甸50多年来第一个正式民选政府宣誓就职,并定于4月1日正式履行责任,缅甸进入政治新阶段。
政治转型通常都不容易,缅甸也是如此。但与诸多动荡不定、前途未卜的国家相比,缅甸转型又比较顺利。顺利有很多原因,本文打算谈一个易被忽视的因素:政治妥协。
一个不妥协的故事
先说缅甸一个故事。1990年,还在军政府统治下缅甸举行了国会选举。全国民主联盟(NLD)赢得了83%的选票,民心所向一目了然。但后来军政府拒绝交出权力,宣布废除选举结果,还软禁了NLD的旗帜人物昂山素季。
军政府既然同意选举,为何又不承认结果?早知今日何必当初!有一个说法是,在选举结果出来后,当时的军政府首脑丹瑞大将和昂山素季会谈,丹瑞问昂山素季,上台后将如何处理军政府人员,昂山素季的回答是“让人民决定”。
让人民决定?1988年夏天成千上万缅甸人上街示威反对军政府,军政府开枪镇压,造成大量伤亡。向人民开枪仅隔两年,而且那几年苏东巨变后也有人民的报复,所以“人民决定”意味着什么,军政府大概很担心。于是干脆赖账,不承认选举。
军政府当时是不是仅凭昂山素季一言而做出决定,外界不太清楚。但在那种形势下,如果昂山素季的确那样回答,军政府的担心遭到人民暴力报复倒也不是毫无根据。
双方都可以不妥协
当然,1990年的选举虽然被军政府赖掉,表面上NLD一败涂地,但实际上民心所向还是很清楚。民主运动深入人心,昂山素季声望也越来越高。
从某种程度上说,自那以后的几十年里,军政府和NLD都有不妥协的资本。
先看军方。缅甸1948年独立后建立多党民主议会制,但1962年奈温将军发动政变(也有写作“吴奈温”,缅甸人名中,“吴”一般不是某个人的姓,而是缅甸社会对成年男子的尊称,如新任总统吴廷觉,名字是廷觉),缅甸进入军人统治时期。
从1962年到2011年,虽然缅甸国名都改了几次,政党名称也更换几次,但政权一直牢牢掌握在军人集团手中,实际掌控者,先为奈温,后为丹瑞。2011年,登盛接替丹瑞。
经过半个世纪经营,军方大权在握,树大根深,如果真的不愿让步,那民间大概也没什么办法。比如, 除了1988年,军政府在2007年也向示威人群开枪镇压,似乎也没有影响到它的稳定。
另一方面,NLD的民主运动声势不错, 1991年昂山素季获得诺贝尔和平奖后,更是如此。可以说,双方的资本都不错,军方胜在实力;NLD胜在民心。
妥协的妙处
但从目前看,缅甸的幸运在于双方都没有“毫不妥协地”斗争,而是都作了让步,使得缅甸走上和平转型的道路。
2011年登盛上台后,开始采取一些措施,做出准备进行真选举、还政于民的姿态。当时无论缅甸国内还是国际社会,对其诚意都有怀疑,这也不奇怪。但后来在他释放昂山素季,两人进行会晤后,昂山素季公开表示她信任登盛。缅甸正式走上和解和转型的道路。
五年后,再来看这个转型成果,如果从目前的政治制度设计看,“革命很不彻底”,留下尾巴太多。
比如,一,军政府前两年修宪,规定直系亲属中有外国国籍的,不能担任总统。不少人包括昂山素季自己,都认为这是为防止她当总统,而为她“量身定做”的规定,因为她的儿子是英国国籍。(不过我倒觉得,这个规定颇有合理之处);二,缅甸议会席位中,有25%的名额不经选举,而是由军方任命议员。而重大法律,需75%以上议员通过,也就是说军方不同意,基本没戏;三,在政府的21名部长职务,虽然昂山素季一人占了四个,成为身兼四个部长职位的“超级部长”,但有三个重要部门,国防部,内政部和边境事务部掌握在军方手中。此外还有来自军方的副总统敏瑞和前军政府一哥丹瑞关系密切。
这些都是“尾巴”,都是“革命尚未成功”的标志。但是这些妥协,却是双方都能接受,并保证转型的重要基础。廷觉在3月30日就职仪式上,呼吁大家要有“耐心”,大概也是这个意思吧。如果没有耐心,没有妥协,而是坚持斗争,缅甸可能现在还在紧张对抗,而不是让人看到希望,抱以期望。
实际上无论是历史还是当代,政治转型中妥协都是非常重要的一门艺术。妥协不是屈服,而是为了让社会的转型更加平和。比如历史上的英国革命就比法国革命理性而妥协,留下了王室这个“大尾巴”,但英国革命没有向法国那样血雨腥风,英国革命的效果似乎也更好;当代的南非、中国台湾、这两年的突尼斯等比较成功的转型,无不充满着妥协。
而在这些妥协中,新生的、代表时代方向力量的妥协固然值得称道,而那些守旧的手握重权、却没有滥用权力负隅顽抗的旧势力,也是难能可贵。
希望缅甸也能以这个妥协为基础,成功地进入民主社会。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