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6年06月06日13:20 央视

分享

  2016年春节期间,在北京地铁东直门站出现了一则广告,上面写着“亲爱的爸爸妈妈别担心,世界那么大,人生有很多种,单身也可以很幸福”。记者了解到,发布广告的是由一群年轻人组成的“反逼婚联盟”,参与者都有过被“逼婚”的经历。

  男大当婚,女大当嫁,传统价值面临挑战。婚姻到底谁做主?央视《面对面》采访了“反逼婚广告”的设计者。

  逼婚“紧箍咒”催生“反逼婚联萌”

  2016年5月7日,雍和宫北新胡同里,16名年轻人挤满一家咖啡厅的小屋,参加“反逼婚联萌”组织的一次线下活动。这个倡导“我的婚姻我做主”的联盟从今年二月份成立以来,已经拥有了100多位成员。31岁的陈盈颖是这个联盟的志愿者之一,她是“反逼婚广告”的设计者。

  记者:“这个反逼婚的广告是怎么回事?”

  陈盈颖:“去年年底,在某一次线下聚会时候,我们就开始吐槽春节要来,又到了回家的时候。亲戚又要催,父母又要逼……我们那些未婚的小伙伴怎么办?是不是又要租一个假男友或者假女友回去?这个时候忽然有个小伙伴灵机一闪,说能不能集结年轻人的力量,出钱去做一个能够反映年轻人心声的,反逼婚的广告。”

  “反逼婚的广告”是如何设计的?

  橘红的底色,可爱的卡通女孩形象,灯笼、鞭炮、福字等春节元素,虽然是一则“反逼婚”广告,但画面中并未出现“反逼婚”三个字。陈盈颖坦承,这并不是他们的初衷。

  陈盈颖:“广告设计的第一版,写得比较极端,反逼婚。”

  记者:“口号性质的?“

  陈盈颖:“恩,口号性质的,很明确地写。”

  陈盈颖提供的设计初稿,是一个眉头紧锁,两手交叉高举过头顶的女孩,上面写着4个大字:逼婚退散。女孩T恤上的“逼婚”两字也被画了个红色的叉。两旁则是不同版本的宣言:“幸福需要慢品,何必逼婚匆匆”或者“我的人生我做主,今年过节别逼婚”等等。今年五一,陈盈颖发布了这版没有在春节发布的广告。

  “反逼婚联萌”网上众筹 用“一平方米面积”影响中国

  经过一番修改和协商,2016年2月4日,广告终于赶在春节前亮相北京地铁东直门站,这是2号线、13号线和机场线的换乘站,客流量大,地铁站刊登广告的费用相对也很高,单幅灯箱广告刊登一个月的价格是3万8千元。这笔费用一部分由志愿者们自己出资,绝大部分由“反逼婚联萌”在网上发起众筹,他们希望拿这三万八千元买下的“一平方米面积”影响人们的观念。

  陈盈颖:“其实我们当时做这个广告,也知道财力有限,能做的就那么点。但是我们想不应该起止于一个广告,它可以当作一个平台,创造出一个平台,让子女和父母可以交流。”

  记者:“这效果达到了没有?”

  陈盈颖:“像春节回家父母又逼婚了,子女这个时候就可以说,您知道吗最近在东直门有一个广告。。。。。。他们可以就这个话题来交流双方的想法,就是一个交流的过程。我觉得我们的目的是达到了。”

  “反逼婚广告”饱受质疑 志愿者母亲:小心被雷劈

  广告刊发后,383人次参与了网上众筹,然而在获得支持的同时,他们的行为也饱受质疑,甚至不被自己的家人理解。有报道称陈盈颖的母亲一边帮她筹钱,一边警告她小心被雷劈。

  陈盈颖:“这是我妈的原话。”

  记者:“她怎么说的?”

  陈盈颖:“我妈她还是蛮担心我的,在家长看起来是非常偏激的行为。她怕其他家长知道,因为其他家长都在愁着自己的孩子找不到对象,嫁不出去。这肯定得被人家戳脊梁骨,要让人家知道得遭雷劈的,这是大逆不道的事。”

  催婚为何成了父母的义务?

  陈盈颖1985年出生在福建厦门,是家中独女,父亲从商,母亲是公务员,7岁时,父亲因一次生意失败而破产,家里负债,那段艰难的日子让陈盈颖比同龄的孩子更懂事,也更体谅父母,在父母面前,她既乖巧又听话。

  陈盈颖的父亲上世纪80年代就移民澳大利亚,受东西方文化影响的他在女儿的教育方面一直比较民主,陈盈颖是环保主义和动物保护主义者,坚持食素,陈盈颖的父亲对这些行为都不加干涉,唯独在结婚生子这件事上,年龄是过不去的坎,催婚成了父母的义务。记者采访到了陈盈颖的父亲。

  记者:“你女儿不嫁又怎样?”

  陈父:“急,因为我们是五十年代出生的人,还是比较传统,根深蒂固,小孩大学毕业了,那应该尽快结婚。”

  记者:“那你的婚姻是催婚催出来的?”

  陈父:“是自然而然。”

  记者:“为什么你是自然而然,到了女儿这就要强加给她,一定到了什么时候,就做什么事?”

  陈父:“我们传统思想就是时间到了,因为当时我是二十七八岁结婚的。”

  记者:“也属于晚婚的了?”

  陈父:“属于晚婚,当时女儿是剖腹产。在婚育年龄,当时剖腹产是很少的,都是自然顺产,特别是作为妈妈来讲比较担心这方面的问题,所以希望她早一点结婚,早一点生小孩。”

  △陈盈颖的父亲

  已婚志愿者为何加入“反逼婚联萌”?

  2009年,大学毕业一年后,陈盈颖赴澳大利亚留学,在新南威尔士美术学院攻读雕塑、装置与行为艺术专业硕士学位。一年后,陈盈颖的母亲移民到澳大利亚,在她看来,母亲这样做表面上是陪读,实际上为了她的终身大事。当时,陈盈颖26岁。

  陈盈颖的母亲根据自己的人生经验,为女儿计算着人生大事的时间表。为了赶上进度,除了旁敲侧击,陈盈颖的母亲还想通过安排相亲一步到位。而陈盈颖在持续了两年的焦灼后,突然决定与当时的男朋友结婚。

  记者:“你做出结婚这个决定,和你母亲给的压力有没有关系?”

  陈盈颖:“有,我觉得有60%。我觉得我当时结婚,也是为了给父母一个交代。”

  记者:“如果没有这些压力传递给你,你当时会结婚吗?”

  陈盈颖:“我可能就不会领证了。”

  婚后,陈盈颖和丈夫租住在北京五环外的一间工作室,创作之余,陈盈颖热心公益,“反逼婚联萌”成立时,她是当时唯一一名已婚志愿者。

  记者:“你作为一个已婚人士,你干吗参与反逼婚联盟?”

  陈盈颖:“虽然我现在已经结婚了,但是我是这么过来的,我也是有被逼过婚。我能明白家长他急着儿女结婚的时候,家里头传达出来的那些气氛,对儿女来说心里是有多难受。虽然以我的角度,我是已经所谓脱离苦海了,但是我有这个责任,为改变这个社会风气去尽一份自己的力量。”

  陈盈颖:单身也可以很幸福

  无论是为众筹支持者设计纪念品还是参加“反逼婚联萌”的线下活动,陈盈颖都在用实际行动支持“反逼婚”,她希望传递的,是一种更开放、更多元的关于人生幸福的设定。

  陈盈颖:“我觉得社会上大部分的人,他对于幸福的定义有点狭隘。你如果不结婚,没有自己亲生的孩子,他们会认为你的人生是不幸福的,不完整的。”

  记者:“会不会大家也像你一样,大家都是在年轻的时候,觉得幸福的表现形式各种各样,但是最后都是百川归海了,有这种可能吗?”

  陈盈颖:“我觉得这个得跟每个人的境遇,还有他所处的环境有关系,我们希望这个社会能够更加地宽容。当这些少数的人,他做出自己的选择,还有他自己人生的时候,我们希望周围的人能够尊重他。”

责任编辑:向昌明 SN123

相关阅读

认识到生命空无,就无往不胜

只要认识到空无的道理,生命就无往而不胜。生命想透了其实与一个晚期癌症病人无异,什么都不必太过执着,喜欢干点什么事就干点什么事而已。

下一个美国超级英雄特朗普

“特朗普现象”其实是美国新教文明进入衰退期以后的一次自救。特朗普和他背后的美国群众,是对内外挑战的坚决应战,是美国文明不甘沉沦的生命活力迸发。而与之对立的建制派,则是腐朽的、堕落的。特朗普参选的结果,将决定美国未来是走向中兴还是就此沉沦。

支持年轻人构建中国科学未来

中国的科技教育体制需要进一步完善,对这一点大家有广泛共识。完善体制的重要举措之一就是支持年轻人,特别是那些独立生涯起步不久、相当于国外助理教授时期的年轻科学工作者,以及当代科学研究的主力军:博士后和研究生。

当今世界的130多个共产党

从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有越来越多国家的共产党与社会党开始不同程度的互相交往、联合斗争。中共自1982年以来也与社会党国际和多国社会党建立联系,甚至多次派代表以观察员身份参加社会党国际每隔三年召开一次的国际代表大会。

  • 记者:“影子”医生背后另有玄机
  • 独生子女护理假能否化解养老难
  • 证明站队比才能更重要的曹魏大臣
  • 看《翻译官》时你要了解中国翻译史
  • 张艾嘉才是“文艺片女神”鼻祖
  • 卢悦:嫁对人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 那个你想象之外的神秘摩洛哥(图)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