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6年06月25日04:12 新京报

分享
昨日上午,吴建民遗体告别仪式举行,夫人施燕华和他的遗像合影。新京报记者 贺顿 摄昨日上午,吴建民遗体告别仪式举行,夫人施燕华和他的遗像合影。新京报记者 贺顿 摄

  昨日上午,吴建民遗体告别仪式在八宝山殡仪馆大礼堂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七常委送花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原主任赵启正、人大外事委员会主任委员傅莹、法国驻华大使、荷兰驻华大使前来送别,吴建民生前的外交部老同事、外交学院师生代表等参加了遗体告别仪式。

  吴建民1959年从北京外国语学院法语系毕业后,被分配到外交部,曾为毛泽东、周恩来、陈毅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当过翻译。历任外交部发言人、中国驻法大使、外交学院院长等职。6月18日凌晨4点30分许,吴建民在武汉遭遇车祸不幸逝世,享年77岁。

  ■ 现场

  外交学院学生自发送别“吴院长”

  昨天上午9时许,八宝山殡仪馆大礼堂外的长廊里,数百位前来悼念的群众排了上百米的长队,等待入场。在入口签到后,每位悼念者可以领一朵别在胸口的白花。入口处还准备了吴建民的生平资料,供群众取阅。

  9点半左右,前来悼念的政界人士陆续走出礼堂,包括法国驻华大使顾山、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原主任赵启正、全国人大外事委员会主任委员傅莹,他们简单与工作人员交流后离去。

  9时45分,民众陆续进场悼念。一名外交学院06级硕士毕业生说,她们一行10余人早上8点就到了现场,“都是在同学微信群里自发组织的。”她说,吴建民为人和善、睿智,对学生非常关心,是一位出色的外交官。

  大礼堂内挂着“沉痛悼念吴建民同志”的黑色横幅,吴建民的遗体躺在中央,身上覆盖着党旗。遗体前方摆着吴建民女儿吴捷送的花圈,上书“爸爸一路走好”;后方摆着吴建民夫人施燕华送的花圈,花圈中央用红色花朵摆成心形,上书“建民,你走得太快了”;周围还有中共中央政治局七常委送来的花圈。

  记者注意到,现场播放的不是哀乐,而是吴建民生前最喜爱的《命运交响曲》。吴建民的亲属与前来悼念的人员握手致谢。夫人施燕华坐在轮椅上,神情悲痛。

  10时40分许,吴捷怀抱父亲的遗像,和亲人一起,护送吴建民的遗体上了灵车。一些亲属情绪悲痛,向灵车挥手告别,不时用手拭去泪水。

  ■ 追忆

  “吴院长”讲外交 学生身临其境

  2003年7月至2008年4月,吴建民担任外交学院院长。即便他卸任多年,学生们还是亲切地称他“吴院长”。

  2008届外交学硕士刘振兴回忆,吴建民任院长期间,曾上过《外交案例》课。“当时在全国高等院校里,校长亲自授课并不多见”。他说,校长讲课深入浅出,结合自己的外交实践经验,让学生对重大外交活动“身临其境”。

  该校外交学系的老师樊超回忆说,在课堂上,吴建民讲述过江主席访美。他最大的感受是,吴院长精神矍铄,叙事条理清晰,授课目的非常明确,“就是训练外交官掌握政策、熟悉业务的本领”。

  新京报记者 周佳琪 曹晓波 颜颖颛

责任编辑:刘德宾 SN222

相关阅读

中国面临的危机只是中等收入陷进吗?

如果没有胆略和决心去触碰旧有利益格局,单靠什么放宽投资领域,减少行政审批,甚至减点税放点贷,都不过是表面文章。新常态将近在眼前却永不可及。

强制性外交:美国对华政策的“灵丹妙药”

你是否也曾为美国一方面实行对台军售、另一方面又宣称无意干涉两岸和平往来的“两面三刀”做派愤而拍案?但你是否想过美国的态度如此暧昧不明,模棱两可,它葫芦里卖的到底是什么药?在本文中,政见将向你介绍,这一味药叫做“强制性外交”。

为英国脱欧点赞

因此英国脱离欧盟,提醒人们更加理性看待全球化,学会去倾听失落群起的声音。

爱狗与吃狗之间的爱恨情仇

新浪新闻专栏作家:毛寿龙(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执行副院长) 

  • 钱克锦:英国脱欧提醒人们什么(图)
  • “留欧派”与“脱欧派”到底在争什么
  • 报北大,还是报清华?这是六月难题
  • 《红楼梦》里的儿子究竟有多怕老子?
  • 《幻城》高调杀入暑期档
  • 约炮渣男背后为什么N多傻女前赴后继
  • 意大利行走手记:从罗马到托斯卡纳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