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7年01月18日02:07 新京报

分享

  原标题:辽宁省长公开承认GDP注水,也要让忽悠者没前途

  地方只有切实“将造假作为统计领域最大腐败来治理”,才能避免因GDP注水贻误经济转型契机,才能更好地谋发展。 

  文/张平

  辽宁官方首度承认GDP注水!1月17日,辽宁省委副书记、省长陈求发代表省政府,在辽宁省十二届人大八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首次对外确认,辽宁省所辖市、县,在2011年至2014年存在财政数据造假的问题,指出在2011年至2014年“官出数字、数字出官”,导致经济数据被注入水分。

  这份坦诚与公开值得肯定。“GDP注水”几乎已成顽疾,并非辽宁一地独有。据数据统计,2012年地方GDP总和已超全国5.76万亿元,相当于该年广东省的数据,达全国GDP的11.1%,这份数据可谓惊人。而辽宁此前这方面存在的问题,又是相对严重的。

  2014年,中央巡视组首轮巡视辽宁时严肃指出,“辽宁全省普遍存在经济数据造假问题”,就是在发出明确警告。据中纪委监察部、国家审计署披露,2013年,辽宁省岫岩县虚增财政收入8.47亿元,超同年实际财政收入的127%。如今,辽宁省省长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对于这一问题不再回避与隐晦,对巡视组指出的问题进行了正式回应。

  承认本身即态度,说正视问题也好,说表达根治决心也罢,起码跟讳疾忌医是两种姿态。这也有助于矫正“GDP迷思”,也对“GDP注水”现象来个深入解剖和彻底矫治。

  “GDP注水”现象原因颇为复杂,但地方官员考核与政绩过度捆绑,以及长期以来对于GDP的盲目崇拜,无疑是主因。而GDP注水,也容易造成宏观决策的误判,让国家在准确掌握经济发展情况时出现偏差。对去年一季度GDP增速(-1.3%)成全国唯一负增长省份的辽宁而言,更要避免因数据造假,贻误“对症下药”的时机和策略。

  近年来,我国已根据国际经济形势变化、国内经济结构调整需要,适度调低了GDP增长预期目标,就是在矫正“GDP迷思”,为各地政绩考核减负。而对于包括辽宁在内的地方政府而言,首先需要的是加快经济转型速度,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

  在这样的背景下,统计数据造假之祸只能混淆视听,而无助实现真正的转型。据报道,对忽悠成风,数字出官、官出数字的“忽悠”文化,新一届辽宁省委明确表示深恶痛绝。省委书记李希强调,“绝不能让忽悠成为文化,要让忽悠没有市场,让忽悠者没有前途!”

  而今辽宁方面承认GDP注水,迈出了重要一步,顺承“治数据造假”决心,还得真正“将造假作为统计领域最大腐败来治理”,对造假链条上的参与者从严溯责、绝不轻纵。

  据报道,2016年8月,辽宁省委在巡视整改通报中指出:“对全省各地区主要经济指标数据进行严格评估审核”“加大统计执法力度,对经济数据造假的,一经发现依纪依法追究责任。”目前辽宁也正严格落实统计数据质量责任制,提高统计数据的真实性。

  辽宁省长公开承认GDP注水,确实并不多见,值得肯定。也希望接下来,辽宁方面依纪依法追责,让公众看到,究竟是哪些官员在为GDP注水,这些人又会受到怎样的惩处。只有如此才能完全挤出“数据造假”泡沫,进而为地方发展提供风清气正的环境,为经济转型提供正确“政绩观”的支点。

  □张平(媒体人)

责任编辑:刘光博

相关阅读

升职绝招:加班不小心惊动领导

下属事情做得好,是她“领导有方”;捅了娄子,就是没领会指示。

为何自行车在中国消失又复活

如果我们回归到政府“为人民服务”的本质,那么,一切服务于民众需求的行为其实都可以算是政府职能的延续。面对新兴事物,政府的第一反应不应该是警惕、排斥或者戒备,而是应该迅速分析其优缺点,然后扬长避短地将其融入整个社会运作体系之中,满足民众需求。

一群人,智商就会严重降低

就好像在我们这个行业,如果不知道小程序,不夸它两句,就是什么很丢人的事情。

领导和领导为啥不一样?

有些领导倒是真爱读书,有些领导则有些叶公好龙,而且爱读书的领导和不爱读书的领导确实不同。

  • 故意制造冤案是否也是“故意杀人”?
  • 古人也爱穿越,而且脑洞开得还挺大!
  • 辛苦收入低:做翻译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 《土拨鼠之日》:不要机械化过每一天
  • 因为“AA制”,我们的婚姻形同路人
  • 浙江浦江:这里的时间有点慢(图)
  • 新浪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