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如果有几近完美的男人,那一定是周恩来!
1976年1月8日,敬爱的周恩来总理与世长辞。
联合国前秘书长哈马舍尔德,在北京会见过他后说过一句广为流传的话:“与他相比,我们简直就是野蛮人。”
美国国务卿亨利。基辛格评价他:“我所见过的给人留下最深刻印象的两三个人物之一”,“文雅、非常富有忍耐性,极为聪慧、机敏。”
英国外交大臣艾登对美国记者说:“你们早晚会知道,他可不是平凡的人。”
法国外交部长E。马纳克说,中国的这位他是“一个完人”。
美国前总统肯尼迪夫人杰奎琳说:“全世界我只敬重和崇拜一个人,那就是中国的他!”她甚至连自己的丈夫都不评价。
西哈努克夫人莫尼克公主也说过:“他是我唯一的偶像!”
前苏联外交部长莫洛托夫对西方记者说:“你们认为我是难以对付的话,那你们就等着与他打交道吧。”
著名作家冰心老人说:“他是十亿中国人民心目中的第一位完人。”
国民党元老于右任和蔡元培说:“他的人格真是伟大!”
两弹元勋钱学森说:许多党外人士说,我们是认识他才认识中国共产党的,相信他才相信中国共产党的。
原北大校长马寅初说:“他是最得民心的中国共产党员。”
原国家主席李先念说:“中国共产党因为有他而增添了光辉,中国人民因为有他而增强了自豪感。”
前苏联总理柯西金曾说:“像他这样的同志是无法战胜的,他是全世界最伟大的政治家。”末了,他又补了一句:“前天美国报纸上登的。”
美国前总统尼克松说:“中国如果没有毛泽东就可能不会燃起革命之火;如果没有他,就会烧成灰烬。”
本文摘编自微信公众号“德国优才计划”(ID:ToGermany),转载已获授权,原文有删节,不代表瞭望智库观点。
他是中外名流口中的优雅君子,
大国风度与和蔼可亲,
在他身上完美地统一,
让全世界都为他的风采所折服。
1954年他代表中国,
第一次出席日内瓦国际会议,
霸气,大步流星地步入会场,
引来在场所有人的瞩目。
英语水平高,
会俄、法、德、日四门外语,
活跃于政治外交领域,
文武双全,雄才韬略,
戏剧表演,琴棋书画样样精通,
爱情专一,颜!值!高!
他,就是一个在中国乃至世界上都近乎,
“完美”的中国伟人周恩来。
1898年3月5日生于江苏淮安,
望子成龙的父母给他,
取名“大鸾”,字翔宇,
希望他可以像大鸟一样翱翔天空。
读私塾的时候,
周大銮改名为周恩来。
从父辈开始,周恩来家道中落。
从小就懂得生活艰难。
父亲常外出,
他10岁即开始当家。
周恩来在故乡度过了12个春秋。
1910年,12岁的周恩来离开淮安,
赴东北伯父处读书。
从此,他再没有回去过。
淮安周恩来故居
少年周恩来曾就读于奉天东关模范学堂,
在这里度过了高小读书生活。
在一次修身课上,
老师向同学们提出了“为什么而读书”的问题,
13岁的周恩来清晰而坚定地回答道: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1912年,在沈阳东关模范学校读书时的周恩来
1913年,
15岁的周恩来就读于天津南开,
学习勤奋,成绩优异,人缘好,
在同学中享有很高声望,
关心国家大事,
组织同学进行革命活动,
是个十足的热血青年。
周恩来在南开读书时的照片
他是传说中的民国四大美男,
气质周正,浓眉俊朗,
军人特有的硬朗腰板儿,
锐利炽热的眼神,
绝对一位朝气蓬勃的帅气青年。
擅长表演,读书期间,
参演及编写过众多话剧。
他主张戏剧要改革,要普及,
要有助于“开民智,进民德”。
周恩来在《仇大娘》中的女装扮相(左二)
1916年,南开学校时期的周恩来
周恩来(前排坐者)同南开老师伉乃如(左二)同学的合影
周恩来,李福景,吴国桢,南开差点结拜成金兰三兄弟
1917年,以优异的成绩从南开毕业,
该校毕业同学录上的周恩来小传
周恩来还写得一手好书法,
也许是被他卓著的政绩所掩,
一如鲁迅的书法被文所掩一样。
那沉着凝重、雄俊伟茂的行书,
点画沉着,笔力遒劲,
轻转重按,一气呵成,
或伸或缩,或浓或淡,
或正或欹,
章法似乱石铺街,
若飞花散雪,道法自然。
与毛泽东潇洒险峻,
奇逸开张的草书相应,
堪称新中国第一代领导人,
书法艺术中的两枝奇葩!
周恩来书法欣赏
上马杀贼,下马学佛
1913年周恩来为郭思宁题词
周恩来东渡日本求学时所作咏怀诗
为林卓午题词(1940年5月9日)
为纪念抗战两周年给《新华日报》题词(1939年)
为《民族画报》题字
为《世界知识》杂志题字
典型的温文尔雅白面书生,
如同诸葛亮“羽扇纶巾”,
运筹帷幄,
是绝对的文职官员。
但令你想不到的惊人秘密却是,
周恩来在党内长期担任的是,
中央军事部长,军委书记,
甚至创建并亲自领导“中央特科”,
专门惩奸除霸,
这些可都是赫赫武夫才能干的事。
因为他武功高强,
曾是闻名遐迩的“武林高手”。
在南开就读时,
曾拜天津开设武馆的韩纂侠为师,
习学“形意八卦”,
后来在任黄埔军校任政治部主任时,
韩纂侠则被聘为黄埔军校首席国术教官。
周恩来既是课堂上的武术教师,
又扮演实践中的“武林高手”角色,
常常奋不顾身地亲自指挥红队,
抢救被捕同志,镇压叛徒特务,
虎口除奸,先后处决了罪大恶极的叛徒:
何家兴、戴冰石、白鑫和
国民党特务头子王斌、马绍武等人。
当时周恩来化名“伍豪”,
所以他的特科行动被称为“伍豪之剑”,
他的特科比国民党特务头子,
戴笠的部队厉害百倍,
蒋介石曾对戴笠说:
“如果我们抓住了周恩来,
整个共产党就会垮台”。
1917年,
19岁的周恩来留学日本,
寻求革命真理。
临行前,他写下了这首诗:
大江歌罢掉头东,
邃密群科济世穷。
面壁十年图破壁,
难酬蹈海亦英雄。
1917年9月,周恩来(后排右一)赴日本求学前与同学合影
在日本,
接触了马克思主义思潮,
开始向一个马克思主义者转变。
1919年,周恩来毅然决定,
不再滞留日本,而“返国图他兴”。
他回国后进入天津南开大学学习,
投身于五四运动。
在五四运动中,周恩来结识了,
当时在北洋直隶第一女子师范学校,
读书的邓颖超(原名邓文淑),
那一年,邓颖超只有15岁。
穿着白衣黑裙、梳着S 髻,
在南开大学的礼堂里,
满怀激情的进行演讲,
此时在会场的一个角落里,
周恩来就坐在那里,目睹了这一场面,
并被她的气质所感染,
拿出笔记本不时地记录,
此时的邓颖超更不知道,
当时21岁的周恩来在笔记本上,
认真地记录下的是她的名字——邓文淑。
在女师读书时的邓颖超
集会结束后,
邓颖超和同学们正要离开会场,
周恩来快步走上前,
赞赏地说道:“你们讲得真动人啊”。
她抬头一瞧,
看见一位英俊的青年站在自己的面前,
浓眉下那一双又黑又亮的眼睛,
正含着笑容注视着自己,
邓颖超大大方方地答道:
“讲得不好,请多指教。”
两人惺惺相惜。
邓颖超曾这样回忆这段感情,
“我与他是萍水相逢,
不是一见倾心,
更不是恋爱至上。”
他们之间并没有像预设中一般两情相悦,
那时的邓颖超只听说,
周恩来主张独身主义,
却不知道那个勇敢站在讲台上的自己,
已经让周恩来一见钟情。
邓颖超的书法作品
然而并不是所有的爱情,
都产生在第一眼刹那间的,
电光火石便海誓山盟,
他们的爱情在时间中慢慢培养起来,
就如涓涓细流汇成大海一般。
1920年11月11日,
从日本归国不久的周恩来,
再次登上法国邮轮“波尔多”号,
踏上去法国勤工俭学的旅途。
周恩来在巴黎的住所门前留影
1922年,周恩来在德国柏林
正是在法国,
他参加了巴黎共产主义小组,
成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建人之一。
当时,在他的身边聚集着,
一批中国共产党的早期骨干,
包括蔡和森、李维汉、向警予,
还有后来新中国的四位副总理:
陈毅、李富春、聂荣臻和邓小平。
1924年,周恩来和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旅欧之部的部分成员在巴黎的合影。前排左四为周恩来,左六为李富春,左一为聂荣臻,后排右三为邓小平。
而就在周恩来旅法的第三年,
邓颖超突然收到周恩来,
从法国寄来的一张明信片,
在这张印有,
李卜克内西和卢森堡画像的明信片上,
周恩来写道:
“希望我们两个人将来,
也像他们两个人一样,
一同上断头台。”
这份感情对所有人来说都来得太突然。
邓颖超在与人闲聊时说:
“我们也没有计较谁的长相,
恩来长得比我漂亮,
我长得并不漂亮,
连我自己都有些纳闷他的追求。”
周恩来说:
“还记得当年在天津开大会吗?
你第一个登台发言,
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
你那两只炯炯有神的大眼睛”。
1924年,
26岁的周恩来从法国回到国内。
当时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在蓬勃兴起,
他被任命为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
黄埔军校的校长是蒋介石。
1924年,周恩来奉命从欧洲回国担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
1925年,周恩来和蒋介石等,
领导进行了第一、二次东征,
为巩固和发展广东革命根据地,
和进行北伐作出了重大贡献。
同年8月,
周恩来与邓颖超在广东结婚。
从此便有了他们之间,
流传至今的唯美爱情,
周恩来终生对邓颖超爱情的专一,
在那个时代的杰出男人中非常之少见。
1954年,
周恩来前往日内瓦参加会议,
邓颖超留在北京,
海棠花盛开的时候,
她想到周恩来最爱海棠花,
却不能亲自来观赏,
于是便剪下一枝海棠花,
做成标本压在书中,
托人带给了周恩来,
“羁客有家归未得,对花无语两含情”。
周恩来感动不已,
托人带回一朵芍药花送给邓颖超。
周恩来回国时特意把那枝海棠花带了回来,
邓颖超就用一张纸作衬,
把海棠和芍药放在一个镜框里挂了起来。
北京--日内瓦,海棠--芍药花,
象征着俩颗思念之心的信物。
邓颖超经常给周恩来写情书:
来:
你走了三天了。我可想你得太!
这回分别不比往回,并非惜别深深,而是思恋殷殷!这回我们是在愈益热爱中分别的,何况在我还有歉意缭绕心头呢!我真想你得太!
你走了,似乎把我的心情和精神亦带走了!我人在延安,心则向往着重庆,有时感觉在分享你与两岩内外故人相聚之欢呢!
你走了,好像把舞场的闹热气氛亦带走了!昨晚的舞厅却是冷淡而减色呢。钟声未响十点,男女舞星都散场回窑了……
当音乐声声送入我的耳里的时候,亦还照旧觉得那些跳舞的快乐的人们中有个你在。然而当情感透过了理智,环顾眼前的现实,才意味到你已离开了延安,于是我便惘然了!你如何慰远人之念呢?
他们是非常相似的两夫妻,
工作永远都是摆在自身的前面,
而正因为如此,
命运也让这份美好不能圆满。
孩子,
是邓颖超和周恩来这份感情里,
唯一的遗憾。
怀第一个孩子时,
为了革命工作,
邓颖超放弃了这个孩子,
周恩来知道此事后,
发了很大的火,
说:“你的身体是革命的本钱,
孩子不是你一个人的,
是我们两个人的后代。”
而他们的第二个孩子到了预产期,
邓颖超在产房里难产生了三天,
最后医生不得不用产钳,
这个孩子因为头颅受伤,
生下来就夭折了,
此后,邓颖超就再也没有怀上过孩子。
但是他们又都非常喜欢孩子,
所以就有了后来的养女孙维世。
1939年,邓颖超怀抱工作人员的孩子在西安八路军办事处
邓颖超在红岩村
1940年周恩来邓颖超在莫斯科看望烈士遗孤。前排左起为张芝明(张太雷之子)、赵令超、赵施格(赵世炎之长子和次子)、后排左二为郭志成(郭亮之子)。
邓颖超、周恩来与毛岸英(右一)、毛岸青(右三)在国际儿童院的合影
在一生时局动荡的日子里,
他们俩人在爱情里相互扶持,
周恩来没能给邓颖超富足稳定的生活,
经常带着她四处奔走,
然而邓颖超却不离不弃,
“和爱的人走到哪,哪里都是家。”
1946年周恩来邓颖超在梅园新村30号院内
长征路上的周恩来因为工作压力大,
身体支撑不住险些病危,
行进中的队伍医疗水平不够,
不能开刀或穿刺,
邓颖超就默默的守护在昏迷的周恩来旁边,
哪里都不去,
直到周恩来从昏迷中苏醒。
1940年9月,周恩来和邓颖超在被日本飞机炸毁的八路军 驻重庆办事处前留影
1943年,周恩来和邓颖超在延安窑洞前合影
1946年邓颖超和女干部们在玄武湖
1950年8月8日,周恩来和邓颖超在中南海西花厅拍摄的结婚25周年纪念照
“春天到了,百花竞放,西花厅的海棠花又盛开了,看花的主人已经走了,走了十二年了,离开了我们,他不再回来了······到这个盛开着海棠花的院落来居住。你住了二十六年了,我比你住得还长,现在已经是三十八年了。”
1988年4月,
中南海西花厅海棠盛开,
邓颖超睹花思人,
写了这样一篇散文,
怀念逝去12年的丈夫周恩来。
邓颖超与周恩来之间的爱情,
就如海棠花一样馥郁温暖,
她不是美人,
却让周恩来一见钟情,
爱了一辈子!
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失败后,
周恩来转移到香港又返回上海,
担任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
后任中央组织部长,
开始从事长达4年的地下工作。
1927年领导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时的周恩来
1931年,
33岁的周恩来,
进入江西中央苏区,
任中共苏区中央局书记。
长征到达陕北时的周恩来
1935年1月在遵义会议上,
周恩来坚决支持毛泽东的正确路线,
为确立毛泽东在全党的领导地位,
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1936年12月,
周恩来任中共全权代表,
去西安同被逮捕的蒋介石进行谈判,
和平解决了西安事变。
此前,
周恩来曾在延安与张学良进行秘密会谈。
西安事变期间的周恩来
1937年,周恩来、毛泽东和博古在延安。
1938年夏,周恩来和邓颖超在武汉会见美国著名进步记者和作家、《西行漫记》作者埃德加斯诺
周恩来在武汉广泛地同国际友人交往,争取他们对中国人民抗日斗争的支持和帮助。图为1938年周恩来和美国进步作家史沫特莱(左三)等国际友人在武汉
1938年,周恩来和郭沫若、叶剑英同彭德怀在武汉火车站留影
1939年,周恩来和爱国将领国民党第十九路军总指挥蒋光鼐在曾家岩
1940年,周恩来归国回到延安后锻炼臂力时的情景
在八年抗战和抗战胜利后的一段时期内,
周恩来是中国共产党,
连接外部世界的桥梁,
也是国内外各界人士,
了解共产党的人格化象征。
美国作家海明威1941年,
在重庆与周恩来交谈后表示:
“如果他是中国共产党人典范的话,
那么中国的未来将是他们的。
就我来说,
我被这位魅力十足的人强烈地吸引住了。”
1945年4月,中国共产党第七次代表大会在延安召开。 这是周恩来和毛泽东、刘少奇、朱德在中共七大主席台上。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
周恩来和毛泽东前往重庆,
同国民党进行谈判斗争。
《双十协定》签订后,
周恩来率中共代表团留在重庆和南京。
国民党还都南京后,1946年5月3日,周恩来率中共代表团到达南京,这是周恩来在南京中共代表团驻地梅园新村十七号院内。
1945年8月,为谋求国内和平,周恩来陪同毛泽东到重庆同国民党谈判。
1946年10月17日,国共双方代表和第三方面人士在上海吴铁城公馆前合影。前排左五为周恩来。
重庆时期的周恩来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
作为与党内外联系广,朋友多,
人缘好,威望高的领导人,
周恩来组织各党派民主人士创建人民政协。
他亲自起草的《共同纲领》规定了,
新中国的国家性质和人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
1954年,周恩来当选为政协第二届全国委员会主席,这是他在会议上作报告
他日理万机,
亲自主持制订和实施的几个五年计划,
使中国国民经济顺利地得到恢复和发展。
在外交上,
他倡导了著名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新中国正是高举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旗帜,
开始在国际政治舞台上发挥重大作用,
而周恩来也因此成为,
举世闻名的卓越政治家和外交家。
联合国前秘书长哈马舍尔德,
于1955年在北京会见过周总理后,
说过一句广为流传的话:
“与周恩来相比,我们简直就是野蛮人。”
“文化大革命”期间,
周恩来的处境非常困难。
为尽量减少“文化大革命”所造成的损失,
勉力维持国民经济建设,
他鞠躬尽瘁,呕心沥血。
他保护了大批领导干部和民主人士,
却都没有保护得了自己的养女。
“文化大革命”使他心力交瘁,
时间慢慢侵蚀着一个人的容颜,
也慢慢的侵蚀着一个人的体魄,
摆在不复盛年的周恩来面前的,
一个是工作,一个是身体。
他的心脏病时常发作,
可他依然坚守在岗位上。
看着丈夫,邓颖超只能痛在心头,
深知周恩来肩上的担子有多重的她,
不愿意去过多的打扰,
也不敢去阻挠,
只能用温柔的关怀来照顾他。
1972年周恩来又被诊断出患有膀胱癌,
但他仍然坚持工作。
在1975年的第四届,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他抱病作《政府工作报告》,
代表中国共产党重新提出,
在中国实现工业、农业、国防,
和科学技术现代化的目标,
鼓舞了人民战胜困难的信心。
而他却身形日益消瘦,
身体超负荷运转的周恩来最终倒了下来,
住进了医院。
邓颖超每天都去医院,
看望躺在病床上的周恩来,
陪他聊天,给他写信,
她知道周恩来时日不多,
当时邓颖超也遭受着高血压
和眼结合膜下水肿出血的痛苦折磨,
但她依旧保持着往日的乐观和坚强,
不给周恩来增加任何的思想压力。
1976年1月8日,
病床上的周恩来病情加重,
正在洗漱的邓颖超匆匆忙忙赶往医院,
她忘记了自己也是一个老人,
大步向医院跑去,
只想能见到亲爱的恩来最后一面,
赶到病房的邓颖超,
看到医护人员、工作人员都站在旁边哭,
邓颖超一下子倒在周恩来身上,
边哭边喊,“恩来!恩来!”,
这最后的告别,
最终还是没能赶得上,
他们没有见上最后一面。
当病房的监视器上画出一条直线,
周恩来的心跳停止了,
病房里原本隐忍的哭声顿时成了一片号啕。
邓颖超哆嗦着双手摸着周恩来的面颊,
轻轻地吻了一下他的额头,
无限哀伤地哭着:
“恩来,你走了……”
这一吻,是她最后的送别。
1976年1月8日,
周总理在北京逝世。
3天后,当总理的灵车驶经北京长安街、
驶往八宝山革命公墓火化时,
百万群众完全自发地伫立在街旁悲痛欲绝,
十里长街送总理,
热泪横流,目送总理离去……
1976年1月11日,周恩来的灵车行驶在长安街上
周恩来曾留下遗愿,
希望死后将自己火化,
然后将骨灰撒向,
他挚爱并为之操劳一生的祖国大地,
当时很多人都无法接受,
是邓颖超站了出来,
坚持完成了他的遗愿,
并亲手奉上周恩来的骨灰盒,
委托飞行员将骨灰带上蓝天撒向大地,
而自己只留个空骨灰盒做念想。
之后,
邓颖超便再也没有变动过住所,
一直留在之前他俩居住的寓所里,
守着周恩来最爱的海棠花,
守着他俩的家,
守着他们的爱情。
这一生牵了你的手,
没有丝毫的后悔,
既然生前相伴,
死后也要相互依偎。
1992年7月11日,
邓颖超去世。
根据她生前的嘱托,
用当年周恩来的那个骨灰盒,
盛装着她的骨灰,运到海河,
将其撒在16年前,
抛撒周恩来骨灰的同一个地方,
她用自己的一生,
与周恩来演绎了什么是矢志不渝,
生死相随。
敬爱的周总理已经走了42年了,
他的音容笑貌,
依旧留在了每一个中国人的心间。
当代如总理所愿,中国强大了,
而他当年说过的这些话,
对于时下的中国,
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更不应该忘记啊!
1。为中华崛起而读书。
2。青年人没有不栽几个跟头的,没有不碰几个钉子的。碰了钉子以后,不要气馁。
3。中国人几乎占世界人口的1/4 。这样大的国家,如果在文化上不能对世界有所贡献,经济上不能有较快的发展,那我们就对不住世界人民,也对不住我们的祖宗。
4。 加紧学习,抓住中心,宁精勿杂,宁专勿多。
5。美国人民是伟大的人民。中国人民是伟大的人民。我们两国人民一向是友好的。中美两国的社会制度根本不同,在中美两国政府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分歧。但是,这种分歧不应当妨碍中美两国在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建立正常的国家关系,更不应该导致战争。
6。今天的现实是不够美满的,但是美满的现实需要我们大家共同去创造。
7。只有忠实于事实,才能忠实于真理。
8。畏惧错误就是毁灭进步!遮掩错误就是躲避真理!
9。与有肝胆人共事,从无字句处读书。
10。世界上最聪明的人是最老实的人,因为只是老实人才能经得事实和历史的考验。
11。中国是古老的民族,也是勇敢的民族。中华民族有两大优点:勇敢,勤劳。这样的民族多么可爱,我们爱我们民族(当然其他民族也有他们可爱之处,我们决不忽视这一点),这是我们自信心的泉源。
12。我们国家干部都是人民的公仆,应该和群众同甘苦,共命运。如果图享受,怕艰苦,甚至走后门,特殊化,那是会引起群众公愤的。
总监制:吴亮
监制:夏宇
责编:戴丽丽 李逸博
编务:黄俊峰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左方二维码关注新浪新闻官方微信(xinlang-xinwen)
推荐新闻
- 【 新闻 】 这座西北重镇再换书记 8个月内第三任
- 【 军事 】 中国歼20B疑新年首飞 或换矢量喷管
- 【 财经 】 刘强东成刘邦后人?本人哭笑不得
- 【 体育 】 专家团展望骑勇大战:第一人之争暗潮涌...
- 【 娱乐 】 GAI求婚成功 女友坐身旁大秀钻戒笑容...
- 【 科技 】 微信:不会看用户微信 也不留存聊天记...
- 【 教育 】 大学生手游大调查:为消遣也为指间社...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2675637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17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