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内蒙古晨报 > 正文

蔡力川:捐献造血干细胞的麻烦(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19日15:01 内蒙古晨报
蔡力川:捐献造血干细胞的麻烦(图)

蔡力川微笑面对捐献 张铁健摄影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新闻图片


  内蒙古晨报报道(记者 赵永峰 通讯员 张铁健)蔡力川,一个平凡的包钢女工,在今年6月成为内蒙古人瞩目的焦点。其原因是蔡力川去年向包头红十字会捐献的造血干细胞血样样本在今年6月与国内一位白血病患者的血液配型初配成功。蔡力川很有可能成为内蒙古自治区首位造血干细胞无偿捐献者。

  随着媒体对蔡力川的广泛关注,进入高分辨抽血检测阶段的蔡力川却备感压力,有
人竟说她的行为是为了出名。

  平静的生活因自己的一份爱心被打破,但蔡力川依旧乐观坚持着。

  ★10年前的愿望

  记者采访蔡力川前曾多次与她电话联系,电话那端快乐的声音一提到采访却总是显出与快乐不相符的声音。蔡力川很犹豫,她说本来一件很小的事情,不想因为媒体的介入而让她平静、平凡的生活起波澜。

  7月初,高分辨抽血检测进入了最后的阶段,蔡力川也终于答应接受记者采访。

  一个阴雨的午后,在蔡力川工作的包钢保卫部,电话里那个快乐的声音出现在了记者的面前。谈到此次捐髓,蔡力川讲,捐髓救人的想法已在她心里埋藏了十年,这个愿望终于在2004年得以实现。

  10年前,还在包钢技工学校上学的蔡力川学习之余最喜欢看报纸和杂志,她时常被报道的白血病患者及家属的痛苦而折磨,希望将来自己有条件时能救救他们。

  蔡力川在《家庭医生》杂志中看到了一篇关于捐献造血干细胞、救治白血病患者的报道,报道中专家对捐献的整个过程,对捐献者的身体状况进行了详细而又科学的讲解。蔡力川对于专家提到了不会给捐献者留下任何不良反应深信不疑,18岁的她立即萌生了要捐献自己的造血干细胞的想法。

  然而10年前的包头甚至内蒙古都不具备捐献造血干细胞的条件,蔡力川跑医院、跑血站、跑红十字会,得到的答案是如果特别想成为志愿者,只能去北京中华骨髓库。

  本来是一件不想让人知道的事,还是学生的蔡力川专门跑趟北京一定会引起别人的注意,于是,她把这个愿望放在心里。令她没有想到的是,这个愿望一等就是10年。

  ★1182人中的最幸运者

  记者从包头红十字会丁主任处了解到,在国内成立较晚的包头捐献造血干细胞志愿者队伍去年5月成立至今,已有1182名志愿者报名,这个数字占到了全内蒙古报名总数的40%,蔡力川在捐献血样样本一年后,就非常幸运地初配成功,给内蒙古的造血干细胞捐献工作注入了一针强心剂。

  2004年3月,由于工作繁忙(在包钢保卫处部110报警电话),年轻的蔡力川身体开始出现不适,一检查,她已到了非做手术不可的地步。

  手术成功做完,更大的不幸却等着她。

  她刚出院不久,最爱蔡力川的父亲又住院治疗。然而,父亲没有躲得掉他人生的劫难,告别了蔡力川和她的母亲、姐姐。

  病痛、伤心齐压在蔡力川的身上,对父亲难以释怀的思念加剧了她的病情。5月初,她又大出血,再次住院,母亲和姐姐等她的病情稍稍稳定就将她送到了北京。

  就在包钢医院病床上的那一小段时间,蔡力川被《包头日报》上的一则消息弄得睡都睡不好。那则消息说,包头红十字会已具备了捐献造血干细胞的组织条件,希望志愿者报名。那颗在心里“睡”了10年的种子好似见到了阳光,顶得蔡力川心绪难宁。

  蔡力川在家人不知情的情况下,在病床上给红十字会打了一个电话,她坚定地说她要成为志愿者。

  6月初,当她拖着虚弱的身体刚刚从北京回到包头时,蔡力川就接到了红十字会的电话,告诉她过两天开始采集血样。

  血样采集了,就意味着她成为了志愿者,蔡力川开始兴奋的期待。

  期待在一年后的2005年6月8日变成了惊喜,红十字会领导兴奋地通知蔡力川,国家红十字总库传来消息,她的血液样本与一名不知名的女性白血病患者的造血干细胞血液样本初配成功。

  ★麻烦不期而至

  这个喜讯传来,蔡力川却不能与人分享。因为她报名时没有通知母亲和姐姐,别人就更不知道了。

  电话里,红十字会的领导告诉蔡力川,国家红十字总库下了一个再动员通知书,她本人必须签字。

  蔡力川将他们叫到单位,毅然签上了自己的名字。当有关领导问她家人的意见时,蔡力川说,家人的工作由她来做。

  签完了字蔡力川首先想到的是做医生的姐夫,他一定最能理解她、支持她,并最有可能做姐姐和妈妈的工作。

  然而,当这个消息传到姐姐耳朵里,又迅速传到妈妈那里时,蔡力川感觉到了从未有过的压力。妈妈责怪她这么大的事不和家人商量,她刚刚恢复起来的身体是否能承受得了捐献的漫长过程?

  从6月15日在包钢领导和红十字会领导的陪同下采集完高分辨检测血样之后,蔡力川就开始做母亲的工作。她不想因为这事让母亲伤心。

  然而,令蔡力川没想到的是,更大的烦恼还在后面。

  6月15日后,蔡力川很有可能成为内蒙古自治区首位造血干细胞无偿捐献者的消息见诸各媒体时,蔡力川的生活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不断有媒体联系她要求采访。为了让捐献志愿者队伍扩大,让更多的人们了解捐献造血干细胞这项公益事业,蔡力川就想以自己的经历和感受影响大家,她接受了很多媒体的采访。

  报纸、电视台上的消息多了,很多人开始冷嘲热讽蔡力川,说她想出名,蔡力川有口难辩,只能默默地将这委屈的苦水往肚子里咽。

  蔡力川讲:“即便遇到再大的困难,我也要坚持到底!”

  目前,蔡力川正在加紧锻炼身体,等待高配结果。

  相关链接:

  ★50-100毫升造血干细胞可以挽救一个人的生命

  4月23日,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内蒙古分库正式启动,5月10日上午,包头市发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公益活动。捐献者的血样将被存到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内。

  ☆国内捐献造血干细胞现状

  包头市红十字会副会长丁鹏程介绍:“目前,我国各种恶性血液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尤其是白血病,据统计,每年有大约4万人发病,有50%的患者是青少年,这种病严重危胁着人们的生命健康,而造血干细胞移植是目前世界上对白血病患者治疗的有效手段,因此,拥有足够数量的造血干细胞捐献者是挽救此类患者生命的前提条件。”

  据了解,至2001年中国红十字会启动中华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扩容工作以来,在各级政府及社会各界的支持下,截至2003年底,全国已经建成24个省级分库,资料总库可以为临床服务的数据总量已经达到13万份,为挽救患者生命发挥了重要作用。丁鹏程副会长说:“这个数字与其它国家相比还差的很远。比方说,美国的人口数量是2.5亿,它的入库资料是405万人次,而我们拥有13亿人口,这13万份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对于我国400万因为各种恶性血液病需要移植造血干细胞的患者来说,可以说使杯水车薪。”

  据有关专家预计,我国至少要建立50万人次的资料库才能够适应并且满足临床的需要。为此,中国红十字会提出了2004年再增加10万人次资料库的目标,而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内蒙古分库的启动就是希望能够有更多的人加入到捐献造血干细胞的行列中来。据了解,到目前为止,包头已有1182名志愿者加入到捐献造血干细胞的行列中,占内蒙古志愿者总数大40%。

  ☆如何捐献造血干细胞?

  据包头市中心血站的工作人员介绍,只要捐献者的年龄在18—45周岁之间,没有任何传染病和遗传病,就可以成为一名造血干细胞无偿志愿捐献者。报名登记后,红十字会的工作人员会安排捐献者在适当的时候抽取血样5毫升,然后,血样被送到北京进行分型化验,化验后的数据会储存在捐献者资料库中,如果有需要移植的患者会将资料库中的数据进行初步配型,初步配型成功的话,红十字会会通知捐献者做进一步的分型检测,如果配型完全相同,工作人员会向捐献者详细介绍捐献全过程,并且安排捐献者做全身体检,合格者才能捐献造血干细胞,并且捐献时捐献者也完全处于清醒状态,只是从捐献者的手臂静脉中采集,通过血细胞分离机提取造血干细胞50—100毫升,采集用具是无菌密封一次性器皿。

  ☆捐献造血干细胞不是抽骨髓

  就捐献造血干细胞和抽骨髓是否是一回事,包头有关专家告诉记者:“大约在十几年前我国建立的是骨髓库,后来才建立造血干细胞库。据研究,骨髓是产生干细胞的地方,骨髓源源不断地产生造血干细胞,然后释放到外周血(又称循环血液)。大约在10年前,造血干细胞移植都是进行骨髓穿刺,对捐献者造成一些痛苦。随着临床医学和生理生物学的发展,现在可以经过简单的药物动源把骨髓里的造血干细胞动员到外周,然后在外周穿刺抽取静脉血,从而得到造血干细胞,所以,造血干细胞来自于骨髓但是并不需要抽骨髓。”

  采集捐献者50—100毫升造血干细胞,会不会对捐献者的身体有什么影响?专家讲:“大家知道,我们献血一般是献200毫升,有的人献完血不会有任何反应,照常工作。做干细胞移植的捐献者比平时献血献的量还要少一半,应该说不会有任何影响,因为正常人的血细胞还在新陈代谢,即使你不捐献,血细胞也会不断的再生,不断的死亡。所以,献出了50—100毫升的造血干细胞后,人体内留下的造血干细胞还在自我更新和复制,1—2周的时间里,损失掉的造血干细胞和血小板就能恢复正常。”

  相关专题:内蒙古晨报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