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人物》杂志专题 > 正文

人物杂志:经济学家厉无畏(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22日13:57 《人物》杂志
人物杂志:经济学家厉无畏(图)

厉无畏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新闻图片


  厉无畏属于那种让人过目不忘、能留下深刻记忆的人,这不仅因为他拥有写满智慧、微微谢顶的宽额头,更由于他诙谐的谈吐、耐人品味的气质和魅力。从他身上能读到很多东西:学者的深邃、智者的思想、勇者的力量……

  1998年3月9日上午,北京人民大会堂,李瑞环、吴邦国、温家宝等中央领导同志与近2000名全国政协委员一起,听取10位委员的大会发言。著名经济学家,民革中央副主席、上
海市委主委厉无畏,沉稳而富有激情地作了《关于防范金融风险的若干建议》的发言。

  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爆发后,厉无畏从各方面收集了许多资料,又逐字逐句地研究了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的精神,并从金融界与其他领域的种种联系入手,写成了这篇发言稿。他开宗明义地提出:当前,在有些人中存在一种侥幸的观点,认为东南亚金融危机主要是因为开放金融市场过早,因此,中国只要不开放金融市场,金融危机就不会发生,这是不正确的。我国开放金融市场是迟早的事,尤其是1999年3月实现全球金融自由化后,我国最多也只能争取到与其他发展中国家一样的待遇:享有5年保护期。因此,当务之急是加快金融市场化改革的步伐,促进金融市场的成熟与规范,为开放做好准备。厉无畏还同时分析了金融风险的根源,提出了防范风险的具体对策。

  听了厉无畏的发言后,李贵鲜同志两次走到他身旁表示赞许,并饶有兴趣地问:"你有没有更详细的论文材料?"全国政协委员中的同行们对他发言的评价是"以浅显的语言解答了很复杂的经济问题"。3月10日,《人民日报》两位记者撰文评论说:厉文"提出了全新的观点,使人猛醒"。

  凡涉及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

  热点和难点问题他都能从独特的

  视角提出独到见解

  厉无畏是1993年成为全国政协常委的。1994年,全国政协八届二次会议期间,当大会发言组通知他委员们共同推举他作大会发言时,他正站在法国国际学术会议的讲台上。但他仍然向大会提交了《中国经济发展反差现象的思考》的书面发言,回答了一个重要问题,提出了自己的全新思考。他认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出现的经济高速增长与国有工业经济效益连年下降的矛盾,是经济结构调整过程中的必然现象。他分析说,国有工业的效益并没有下降,而是向基础产业、第三产业和个人分配三个方面转移了,同时,国有工业还承担了大部分改革的成本,因此才会有国民经济的高速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大幅度提高。他预计,这种转移可能要持续到我国真正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此,他提出了"从宏观上把握工业效益转移的度的界限;加速建立社会保障体系;切实转变政府管理经济的职能"3条建议。这篇含金量很高的文章引起了轰动,受到国务院有关领导的关注,被吸纳到有关进一步搞好国有经济的重要决策中。

  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出现的收入分配矛盾,一直是厉无畏十分关注的问题。2001年,厉无畏带领民革上海市委的有关专家承接了上海市政府向社会公开招标的决策咨询重大课题《劳动价值理论与收入分配问题研究》。经过深入分析研究,他提出政府应努力促成中等收入层增长的"两头小、中间大"的理想的"橄榄型"分配结构。他认为,比较科学合理的分配模式应该是按照"经营者与企业效益挂钩,知识与成果挂钩,员工与市场挂钩"的原则,实行同工同酬。曾经有段时期,不少具有硕士学历的人士情愿放弃专业,走出办公室,报名应聘五星级大宾馆的服务员。原因就在于:大宾馆服务员的收入高于一般的技术人员。厉无畏指出,长此以往,就会造成劳动力配置不合理的问题。他还建议,要用战略眼光策划做大中等收入队伍的每一个步骤;真正把按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两条线进行分配作为按要素分配的主要突破口;努力把按劳分配作为改善普通劳动者收入水平的主要途径;切实把强化收入再分配作为分配中实现社会公平和总体目标的主要举措。2002年3月,厉无畏代表民革中央在全国政协九届五次会议上阐述了这些观点,受到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及有关方面的高度重视。如今国家公务员实行的"阳光工资"分配模式,就体现了厉无畏当时的思路。

  自1982年硕士毕业以来,厉无畏先后在国内外的报刊上发表了近300篇论文和调查报告,主编、合作撰写和翻译了20多部专著,获得省部级优秀成果奖9项,并于2004年主编了《中国开发区的理论与实践》、《中国产业发展前沿问题》、《创新经营》3部专著。但这仅仅是厉无畏成就的一小段剪影,实际上,凡是涉及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点、热点和难点问题,厉无畏几乎都能从独特的视角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

  1987年,美国密苏里圣路易斯大学与上海社会科学院部门经济研究所建立了协作关系,并选择"中美合资企业的有效性"作为合作研究课题,中方由厉无畏具体负责。1988年12月4日,厉无畏风尘仆仆地踏上赴美之程。按双方协议要求,这一课题应在5个月内完成研究并写出论文,时间相当紧张。可厉无畏仅用了不到4个月的时间就将一份2万字的研究报告递交给了美方。厉无畏说:"要大量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和资金,就必须使那里的投资集团和实业界了解中国的投资环境与有关中外合资企业的政策规定,在这方面我们是有大量工作可做的"。他利用提前完成课题节省下来的时间,横穿美国的东西部,考察、访问了美国10多所高等学府。每到一处,便和那里的学术界、实业界人士座谈交流。他向他们介绍中国的投资环境、经济体制改革的成就与方向,以及中美合资企业的现状和发展前景,引起了美国有关人士的浓厚兴趣。那之前,美国东西部地区与我国的经济联系较多,中部地区较少。厉无畏在美国中部的卡文学院作过报告后,当地的实业界人士纷纷找他个别谈话,具体探讨双方进行经济合作的可能性。哥伦比亚大学特意安排纽约当地经济专家和金融界、工商业界人士与厉无畏座谈,会后,摩根斯坦利亚洲开发公司当即表示愿意向中国大陆投资。

  20世纪90年代,随着要素市场的相继建立,一些专家提出了资产经营的思路,许多企业通过资本市场筹集资金,即:通过对资产的置换、转让、重组,实现资产的增值。而厉无畏则指出,这种对企业自身拥有的有形与无形资产的经营方式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针对当时社会供给相对过剩、社会生产能力利用不足,许多企业感到压力很大、不知所措的情况,他率先提出了实现企业经营第三次飞跃的新思路:由资产经营转向社会资源经营。他认为,别人的生产能力、销售渠道、社会关系都可以为我所用,"用"的过程就应该是一个创新和增值的过程。当然,用别人的资源要付出一定的代价,但只要通过"用"所产生的增值大于付出的代价,经营就是成功的。"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意义就在于此。经营社会资源还包括人力资源、知识信息资源的经营。实践证明,厉无畏的观点不但比较超前,而且操作性也很强。当时,贵州同仁、福建邵武以及上海贝尔、恒源祥等许多地区的企业都邀请他去"指点迷津",一些企业家还直言不讳地说:"厉老师,您教教我们怎样发财吧。"

  2003年春天的"非典"疫情,给我国正常的经济社会生活秩序带来巨大威胁。而非常时期行政体制呈现出的令行禁止、高效率的"非典效应",不但有力地遏止了疫情的蔓延,也唤醒了各行各业的危机管理的紧迫感。而厉无畏则早在1994年就提出了"企业应从程序化的生产管理转向机会管理、风险管理和危机管理"的观点。改革开放以来,随着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转型,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感受到了市场中的不确定性所带来的冲击:1991年的华东大水、亚洲金融危机以及"台独"势力加紧分裂祖国的活动等等事件,都会使习惯于程序化管理的企业难以招架。厉无畏认为:"危险与机遇并存,不利和有利同在,无限商机就蕴藏在纷繁复杂、激烈竞争的市场中,抢先一步就是胜利","面对风险,企业既可以采取不作为的态度规避风险,也可以设法积极应对风险"。

  进入新世纪,我国成为分享世界石油资源的石油进口大国,2000年,石油进口达7000万吨,创了历史新高。根据预测,至2010年,我国每年约需增加原油进口1000-1500万吨。是否需要未雨绸缪,建立石油储备制度?学界一直有争论,不少人士认为:石油储备成本太高,没有必要。但厉无畏则坚持"建立石油储备,确保石油安全应成为我国新世纪初的当务之急"。为此,他于2001年3月向全国政协九届四次会议提交了"建立我国石油储备制度建议"的提案。他认为,随着我国对进口石油依存度的不断提高,面临的国际风险也逐渐加大。国际石油市场的变化--油价暴涨或供应中断,都将直接损害我国的能源和石化工业,甚至危及国民经济的正常运转和可持续发展。这一建议被评为九届全国政协优秀提案。

  "推进调节收入的社会第三次分配"是厉无畏在今年初提出的又一个新观点。目前,中国经济还处于转型期,社会收入分配的差距还在不断扩大,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中央正试图通过二次分配(即税收调节和财政转移支付)来解决收入分配的公平问题。但厉无畏认为,过高的所得税会影响效率,也会削弱人们创造财富的积极性;同时,中央和地方的财力都很有限,财政转移支付能力远远不能解决根本问题。为此,他在全国人大十届三次会议上建议:鼓励富有阶层捐资建立公益性或慈善性基金。他说,社会第三次分配主要是从支出上考虑,在一些社会生活领域里如何让富人多出钱,穷人少出钱,即实行社会收入的转移支付,以弥补财政转移支付的不足。他举例说,有人认为高校收费高使很多贫困学生上不起大学,所以要降低收费,其实学费高低并非公平的标准,合理的制度应该是富人多出钱,穷人少出钱。

  面对新世纪的新挑战,

  他把目光投向创新机制、

  文化战略和创意产业

  上海新世纪新阶段的发展目标是建设"四个中心",然而,站在人均GDP5000美元、连续12年经济两位数高增长的台阶上,如何实现持续高增长,实现城市形态向后工业化转型?上海市政府提出"实施科教兴市战略,走通华山天险一条路"。厉无畏认为,这无疑是审时度势的谋断,也是时代的必然选择。但具体应该如何操作?他提出了"核心是创新"的思考,他提出:通过科技、教育的发展促进各个领域的创新,从而实现经济社会新的全面发展。在未来发展战略中必须考虑培育创新的主体,建立创新机制,提供更好的创新条件,以提高城市的创新能力。"五力"推动的创新机制是厉无畏提出的又一个创新论点。所谓"五力"就是:建立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以产生压力;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以产生动力;鼓励学习、创造学习的条件和氛围,以产生不断创新的持久力;培育广泛的合作精神,建立协作网络,以产生合力;创造宽松的文化氛围和精简高效的组织结构,以产生活力。

  2002年,上海工业连续第13年实现两位数增长,工业总产值比上年增长14.6%,保持了持续快速的增长势头。然而,上海在产业结构与产品竞争力方面的深层次问题也正在逐渐显露。对这一问题,厉无畏的看法是:尽管上海企业的创新能力和产品的科技含量都走在全国前列,但却忽视产业发展中的文化因素和产品的文化竞争力。他分析说:在上海市场上非常火爆的"环球嘉年华",就其各项游戏的内容而言,国内许多地方也都见过,但却市场清淡,卖不出好价格。为什么?区别就在于"嘉年华"为这些游戏创造了一个品牌效应和文化氛围。他认为,进入新世纪,我们面对的对手是世界顶级跨国公司,竞争必将深入到文化层次。因此,运用文化资本增强竞争力,提高附加值,是当前我们必须思考的战略问题。厉无畏还曾经在各种场合强调:要学会赚取"品种+品质+品牌+品味"整合出来的利润,用智慧和文化重新组合技术,激活产品,从而创造出更大的价值。

  厉无畏访问汉堡期间与汉堡市议长合影

  近年来,位于上海中心城区的泰康路、莫干山路等地的旧厂房、老仓库和小弄堂内,国际社区文化创意产业群正在悄悄崛起。一些"海归派"和国际文化人士都不约而同地看中了那里的历史痕迹和可以任意分割并能激发创意的环境。以泰康路"田子坊"为代表的文化创意基地,竟聚合了十几个国家的160多家文化创意机构和公司。然而,随着上海旧城改造工作的推进,"田子坊"等将面临两种不同的命运:是进一步发展成为"创意产业园区",还是在旧城改造中成为历史?一批专家学者出现了意见分歧。厉无畏则呼吁要构筑上海的"苏荷"。他认为:分歧主要缘于对创意产业的不了解。他举例说,美国曼哈顿的"苏荷"(SOHO)现在是闻名遐迩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地。但二战前,那里是纽约的一个老工业区,二战后纽约的制造业逐渐衰退,"苏荷"地区闲置了许多厂房和仓库,于是,一批艺术家便对那些旧厂房和仓库进行改造,作为创作、展示和经营文化艺术的场所。当时纽约市政府也曾想把它拆除,但遭到了民众的反对。至上世纪70年代,政府终于决定将"苏荷"列为历史文化保护区,明确规划那里以艺术经营为主。厉无畏的观点是:创意产业是智能化、知识化的高附加值产业,它能以几十倍、几百倍的增幅升值其产品价值。上海中心城区商务成本居高不下,明智地选择追求激发文化竞争力的产业和行业,才可能在未来发展中立于不败之地。他认为,从经济上看,利用老厂房、旧仓库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其改造成本低,产生的附加值高,不仅能为城市增添历史与现代交融的文化景观,而且也能对城市经济的发展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因此,在当前的产业结构调整和城市建设改造中要适当保留一批代表早期工业文明的历史建筑,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留下一片空间。他提出,文化创意与科技创新同样重要,都是提升产业附加值和竞争力的主要抓手,因此,培育和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应该是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内容。厉无畏的观点在《人民日报》上发表后,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上海市市长韩正还专门去了解了创意产业园区的情况,并表示赞同他的建议,今年的上海市《政府工作报告》也将发展创意产业提上了议事日程。如今,厉无畏又将再度领衔,率上海市社会科学院部门经济研究所和民革上海市委的一些专家学者,承接中共上海市委的决策咨询课题《培育和扶持创意产业发展,积极推进产业文化化的若干思考和对策研究》。

  为政府宏观决策提供咨询意见,

  他在不断探索提高

  参政议政实效新形式

  厉无畏对党派工作倾注了极大的心力。他提出,党派工作也要拆除围墙,从封闭型、半封闭型向开放型转变,要跨出统战系统,扩大与社会各界及政府部门的联系,并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和调查活动。

  通过讲学、论证、评审等形式,为政府的宏观决策提供咨询意见,是以厉无畏为代表的民革上海市委近年来探索的参政议政的新形式。他曾应邀先后9次率上海民革系统的专家前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四川、内蒙古等地讲学、咨询。所到之处,大家都说厉无畏的报告"深入浅出,特别管用"。这也正是厉无畏追寻的提高民主党派参政议政实效的目标:针对性、宏观性、可操作性。

  2002年3月19日,江西上饶四套班子领导、各县(市)主要领导、市直各单位领导、市属企业负责人和重点私营业主共计5000多人"饱饱地享受了一顿丰盛的'理论大餐'"。那天,厉无畏深入浅出地讲解了中国入世后中小企业发展应该遵循的游戏规则和应该具备的应对技巧。指出中小企业的发展举足轻重,观念创新是中小企业发展的关键。江西是革命根据地,要把革命传统与改革开放意识结合起来,求新思变,开明开放,诚实守信,善谋实干。他还希望江西要深化"四方面认识":对企业的认识,对经营、营销的认识,对管理的认识。从确定性的程序管理转向不确定性的机遇、风险和危机管理。听了报告后,横峰县委副书记吴正良说,"许多原先弄不清辨不明的问题都能迎刃而解了,真是受益匪浅"。许多部门的领导则评价:厉的报告让我们"茅塞顿开",以后做起来就可以参考了。江西省政府还专门将厉无畏的建议作为《决策咨询》专刊印发给省委、省政府各有关部门。

  江西会昌为赣、粤、闽"三省通衢"之地,人口43万,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和全国第二批生态农业建设示范县,资源丰富,人文昌盛,风光秀丽。但进入新世纪之后,当地政府也遇到了一个棘手的问题,即:如何加快经济发展。经过有关方面牵线,2004年1月,厉无畏等一行来到了会昌。面对会昌盼发展的急切心情,厉无畏对县领导说,发展进程中总会有一个痛苦的阶段,如人才外流、原材料外流、资金匮乏等,但也总会有转化的过程。现在,沿海产业已开始向江西等中部地区转移。会者,汇也,按经济发展规律,交汇点地区会优先发展起来,会昌是三省交汇处,一定会更快地发展。他还就提高农民收入,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培育发展市场,教育培训,树立招商引资工作的品牌意识等多个问题为全县500余名干部作了生动形象的讲解。

  2004年8月18-22日,在植被丰富、风光秀美的吉林,厉无畏一行顶着烈日考察了长春、通化、集安、白山等市的生态环境和文化资源。 在考察中厉无畏了解到,东北国有资产存量大,具有良好的产业基础,但在资产结构、资产利用及其效益发挥上却比较落后。他提出,务必更新观念,盘活资源。既要重点扶持和发展如医药、石油、化工等新兴产业,并使之能逐步代替已衰退的产业;更要考虑以市场化的思维观念和操作模式,正确评估国有资本的价值,有序退出一部分国有资产。在吉林,厉无畏还为来自长春、吉林市的有关方面专家作了"中国经济发展态势与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专题讲座,他在分析了东北在经济发展上相对落后的客观原因后指出:吉林应在重点突破装备工业、重化工业的基础上,开发租赁市场,发展现代服务业。他认为,租赁可以提高设备的利用效率,可以加速企业技术进步,可以解决"融资难"的问题。他还提出,21世纪的竞争已不再是经济的竞争,军事的竞争,而是文化的竞争。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也要注意依托文化的凝聚力来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并要学会运用文化资本来推动经济的发展。

  书生本色、浪漫情怀,

  是他为人处世的真实写照

  厉无畏60余年的人生历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少年时代学习勤奋,是华东师大一附中的高材生;中间整整20年的磨难、修炼,让他尝遍了人生的酸甜苦辣,也养成了他坦然面对一切的健康心态;如今的20年,他以新中国知识分子的本色做人,以参政党党员的角色定位,以不断创新进取的特色办事,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大舞台上充分展示了自己的才华。

  厉无畏出身书香门第,外公蒋作宾是同盟会第一批会员,辛亥革命后出任陆军次长,后任国民政府驻德、驻日大使。"无畏"的名字是外公为其取的,寓意是期望外孙能在人生的征途中不畏艰难、不惧挫折。父亲厉德寅曾在美国获经济学博士学位,解放后从事经济学研究和教学,并参加了民革组织。不料世事难测,1958年"反右"运动"补课"时,这位教授却被人以"莫须有"的罪名,补戴上了"右派分子"的帽子,押往青海劳动改造。

  少年厉无畏天资聪颖、学习勤奋,父亲惨遭厄运后,他也不得不于1959年含泪告别学校。20年间,他下过矿、打过杂、代过课。但困厄之中,他仍不坠青云之志,"天生我材必有用",古人旷达的气度激励他充满信心地、无畏地应战困难。白天,他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晚上,他在灯下翻出父亲留下的书籍,一本本地啃、一门门地钻。几年中,他不仅自学了英语、数学,还涉猎了经济管理、哲学和历史。

  这20年也给厉无畏留下了很多难忘的回忆:当代课老师的时候,他和几位同学一起创办了专为升高中、闯大学青年提供辅导的补习班。在工厂的那段日子里,他完成了两项技术革新,被评为生产技术标兵。枯燥的体力劳动之余,他写就了100余篇清新隽永的诗词。也是在最艰难的这段日子里,他认识了妻子郑秀珠并与之结为连理。"文革"初期,出身不好的厉无畏只是上海百花塑料厂的一名临时工,而郑秀珠却是一位颇具发展潜力的专业舞蹈演员。尽管两人情投意合,但绝大部分人都不看好这桩婚事,郑的亲朋好友更是极力反对。而郑就是抱定宗旨,非厉莫嫁。因为她欣赏厉无畏渊博的学识,喜欢厉无畏正直的个性。新婚时,尽管手头拮据,厉无畏还是精心为自己的"爱巢"营造了一种温馨、浪漫的氛围:他把新房刷成粉色,用中国的民间工艺--大红剪纸作为点缀。幸福就这样渐渐释放出来、弥漫开去。婚后30多年里,这对夫妇先后4次搬家,但每一次装修,厉太太总是用粉色基调装扮卧室。她说,"和老厉结婚的时候就是用这个颜色,也不想再改了"。这样的执著,让人们体味到了深情的内涵。

  2002年中秋之夜,仰望当空皓月,厉无畏欣然命笔遥寄海峡彼岸的骨肉兄弟:

  大江潮动月团圆,

  秋气清高笼远滩。

  风雨曾经翻浊浪,

  山河毕竟展新颜。

  故园消息花如锦,

  月夜乡音曲共弹。

  迢递梦魂牵两岸,

  何时东海起归帆。

  这首工整的七律,平实中含深情,朴素里显华彩,寄托了中华儿女渴盼两岸统一的恳切心愿。作品被好几家报刊转载,并获得上海市海外联谊会、苏州市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等单位联合主办的"和平杯中秋团圆诗歌大奖赛特别奖"。

  骏马,骏马

  万里长风直下。

  驰骋锦绣山河,

  大江峻岭唱歌。

  歌唱,歌唱,

  红日一轮初上。

  这首"调笑令"是厉无畏本命年的自勉之作。

  生活中的厉无畏不失潇洒、浪漫的情怀;工作中的厉无畏更是聪颖、睿智,充盈着儒雅气质。

  相关专题:《人物》杂志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