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央视《东方时空》专题 > 正文

东方之子:电影人张军钊(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03日22:01 央视《东方时空》
东方之子:电影人张军钊(图)

导演张军钊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新闻图片


东方之子:电影人张军钊(图)

东方之子


  解说:这是《电影一个和八个》,1984年拍摄完成。这部电影并没有好的票房也没有得到更多的宣传甚至在几年内都没有公映。但这却是一部足以给中国电影史留下重重一笔的电影,因为它标志着中国第五代电影导演的诞生。这部电影的导演就是张军钊。谈起这部电影的创作,张军钊说:那是一段他永远也不会忘记的人生经历

  张军钊生于1952年。曾参过军。由于喜爱电影他1978年考入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
但是在毕业分配时张军钊却未能如愿地进入一个大的电影厂去完成自己的抱负。而是和当时的同学摄像系的张艺谋,肖峰,美术系的何群。一起被分配到地处边远的广西电影制片厂。

  张军钊:刚开始去了以后,厂里这么说了,就是说我们给你们争取机会,但是得有一个过渡。你们呢,我们厂领导建议你们都干一下副的,否则的话我们也难以服众。因为厂里不是光你们几个人,好几百口子人呢对不对,那为了服众,你们每人都做一下副的,你军钊带头做一部戏的副导演。不让你当场记这就算好事,对不对,让你做副导演,张艺谋做一部戏的副摄像,肖峰也跟另外一个组做副摄影,何群就跟我这个组里做副美工。

  解说:就这样几个年轻人都做起了副的。但大家心里很不服气。张军钊说:那时他们的心里可能真是有一股怨气。大家都发了狠,一定要拍出点东西证明自己

  张军钊:那当时天天都彻夜不眠地在那儿商量对策,就往厂领导家里去跑啊,并且都分派任务。比如说我张军钊我去攻两个小时,我去找那个书记两个小时,我一找,张艺谋带着肖峰两个接上来再攻两个小时,他们俩再一走,何群再去攻两个小时

  就不让厂领导闲着,就游说你,谈我们个人想法,我们为什么要马上拍片子,我们要拍出什么样的影片来,把我们的摄像,把我们自己的那种雄心壮志全部都不断的拿出来攻击。

  解说:大概几个年轻人的诚意打动了领导。终于,厂领导同意让他们独立拍一部电影。张军钊选中了《一个和八个》的剧本

  电影《一个和八个》讲述的是:抗战期间,一个八路军和八个在押的囚犯在转移途中与日寇狭路相逢,被奸细诬告而在押的八路军指战员,率领其他囚犯并肩抗击了敌人,在突围后的跋涉途中囚犯们重新认识了自己的价值。张军钊告诉我们:在当时,他拿到的剧本却并不是这样的

  张军钊:原来剧本是还没有脱离过去那个编剧吧,他还是按照较为传统的路子,战争片那么写的。但是就总觉得我们国家当时拍的那个战争片没有一部有像的。所以我自己有一个本能的观念,就是我要还中国抗战影片,就是战争影片之本,至少我给它一个真实。

  解说:抱着这样的信念,张军钊开始修改剧本。当时的剧本改编自郭小川的同名长诗。张军钊找来了原诗按照自己的理解,几乎彻底推翻了原稿,重新创作

  张军钊:重大的修改做了很大,主要是美学上边。就是很传统的那些东西统统把它拿掉不要了,并且把所有过去讲的不敢见面的人性化的东西全部给他挖掘出来,包括土匪。每一个土匪的壮烈牺牲,每一个人的死法,每一人的结局,全部都做了调整。那种惨烈,那种人们的造型感,雕塑感已经出来了。

  解说:剧本在不断的修正下,顺利通过了。这让大家很兴奋,几个年轻人开始了没日没夜的筹备工作。张军钊说:当时做的一切都是要反叛。反叛已有的,传统的, 不真实的,就连挑演员他们也要遵循这个原则

  张军钊:脸熟的,我们想我们一帮新人在创作一个新影片中最好不要是已经脸上写字了,让人一看,哦,这不谁谁嘛,这不谁谁谁来了 对吧,那样一写字就容易把观众带到那个人上面去,而不是带到我们作品上去。我这个作品是一个全新的作品,让你看到的东西都是个全新的面貌,当时有这种希望,当然这也是一种反叛了。就是对过去传统美学的一种反叛。特别是这个戏,你要符合他的人物特征,他是一个共产党员和八个土匪,投毒犯,逃兵,你想是这样的一些人,这种人的心态状态,都是不健康的一种心里状态。你想他都不是那种特别正常的那种,漂亮啊 高大啊 英俊啊,所以跟这个无缘。所以后来我们把演员集中,提前一个月集中,集中到广西南宁。我把他们拉到一个水库去。你们的任务一天除了三餐饭,就是游泳,游完泳出来晒,游完泳出来晒。就这么晒了一个月,最后你看,那皮肤不是化装出来,拍出来全是油亮油亮。跟那个非洲人那个皮肤基本上很接近了,很漂亮那个颜色。

  解说:就在《一个和八个》的筹备工作进行的热火朝天时,广西电影厂里

  原先的一些老工作人员有些不服气了。为什么这几个小子一来就可以独立拍片子?

  张军钊:最后厂领导找我谈话说,那你得说服大家,让大家有一个信服的东西。你们必须几位有一个表态,我说好。为了这个事情我们成立的青年摄制组,我记得平均年龄就是30岁左右吧,好像超过35岁的这个杠就不要了,你再优秀我们这个组里不要你,全部都在35岁以下的年轻人,这是第一。第二我要求全部参加我这个摄制组的,只要是男人,都剃光头,全刮成秃瓢,不准留头发。为什么呢,两个,第一个就是说演员当时在演抗战时期的那些八路军和土匪,那时候不可能蓄发的。我们为了给演员创造一个氛围和一个环境,摄制组工作人员也全秃瓢,这是其一。

  其二呢,我们进行了一个有点叫祭头宣誓的那个,就是给厂领导。不是说召开一次全厂大会让我们表态嘛,在这个全厂大会上我带头上去表态,向全厂四五百口子这些老少爷们表态说,如果交给我这部影片《一个和八个》,我要砸了,我情愿一辈子做副导演,我不做导演。那张艺谋你来表态,我一辈子做副摄影。肖峰表态一辈子做副摄影。何群一辈子做副美工,副美术。不做正的了,这样把全厂的口给堵了,四个秃瓢往上边一站。

  解说:一场小风波就这样平息了。电影也成功开拍了。导演张军钊,摄影张艺谋 肖峰,美工何群四个人,将他们对艺术的观点和态度在电影中充分表达着,然而拍摄的第一批样片送回去给领导审查时,领导提出了意见,认为拍的太过黑暗,光线运用不够

  张军钊:当时我们几个一致的认为就是说这种影片,它为什么能独特成为风格呢,我们得坚持住这些东西。不能厂领导一说,我们就缩回去了,马上又传统的又调回去。调大明大亮,那不又回到传统影片那种。就是所有的点我们能够坚持住就坚持住,实在坚持不住了,咱们有时候比如说跟厂领导说我们再调亮一点,将来配光能解决的,但实际上我们就不想它很亮,它因为是一种新的电影美学观念嘛。后来几批样片给演员看,看完以后演员就提抗议,就直接就找到我这儿,导演,这不行,这什么呀给我们拍的,黑糊糊的,脸都看不清。演员因为他很注意自己那张脸,对吧,所以这都看不见,有的就能看见个眼神光,那不行。然后我也得说服他们呀,那有的时候也得蒙蒙他们,就这样我们每推进一步,要说服很多人,每推进一步往前要说服很多人。

  解说:其实不光是在用光上,由于张军钊等人锐意创新,寻求颠覆性拍摄手法,所以在很多方面剧组内部也都会有争论。

  张军钊:我记得非常有一些争论的细节,比如陈道明有一场戏,在审那个八路军。在做最后的审判,审完了以后就决定枪毙了。在做最后的审判那场戏我让他不动,那他是那种心情下我就要求他不动。一种电影语言,一种很凝固的电影语言。他就当时那场戏剧跟我有争论,他就受不了。导演不行啊,这么一场戏,这么长时间我哪能不动啊,我哪怕我手摸一摸那个枪,来表达我内心性,我说你不要,任何动作都是多余。当时他就跟我还争论,我觉得那样导演,咱不如拍两条,你那样拍一条,我这样拍一条,我说不必要,我说你将来样片出来以后你看。因为我在设计上是一个完整的东西。最后等全部接出来,片子放起来,他这时候他认服了。哎呀,真是不能动那时候,真是要一动就破坏了整场戏那个气氛。

  解说:终于《一个和八个》这部饱含着张军钊等人信念理想的电影,在1983年完成了。

  张军钊记得,这部电影第一次面对的观众不是普通观众,公映前,在北京,他主动找到了影协,要求组织专家看一看这部电影,提提意见

  张军钊:是在新影的礼堂,那是第一场首映。我记得非常清楚,那一次是两部影片,影协一般观摩影片是看两部,他看一部太短,他看两部影片,一个下午时间嘛。我这部影片和严继州的《战犯》。我记得这两部影片,先放的《战犯》,后放的《一个和八个》。我特别忐忑,因为那是第一次面对所有的艺术家。我在那个放映间里待着,一会儿出来看看,一会儿出来看看,从放映间那个往外看,一直到全片放完。我当时也傻了。沉默啊,一点声息都没有。我看这,我说怎么回事,到底成不成,足足沉默愣了有一分钟,全体起立,哗哗掌声就经久不息,一直就在这儿拍,一直就在这儿拍,拍了大概--说十分钟有点过,大概有七八分钟,一阵起来一阵下去,我眼泪都开始下来了,我那时候才知道我的影片成功了。

  相关专题:央视《东方时空》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