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专题 > 正文

走进抗战纪念馆:血色雄关民族魂(组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12日11:30 楚天广播电台《事事关心》
走进抗战纪念馆:血色雄关民族魂(组图)

记者陈新在展览馆前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新闻图片


走进抗战纪念馆:血色雄关民族魂(组图)

平型关战斗要图


走进抗战纪念馆:血色雄关民族魂(组图)

山西省灵丘县白崖乡平型关旧址


  车入雁北,平原渐渐隆起成峦。灵丘到了。

  4月20日,到达山西灵丘的第二天清晨,我迷迷糊糊睁开双眼,隐隐约约可见白茫茫的一片,于是情不自禁发出惊叹,急不可待地扑向四月的飞雪中。

  2700平方公里的灵丘版图全部由灵山秀水凝聚而成。雪后的桃花山雾霭缭绕,桃花挂
枝,红白相间,秀丽奇特的雪景,令我们这些江南来客备感兴奋。

  平型关离灵丘县城仅仅15公里,坐汽车半小时即到。平型关位于灵丘和繁峙交界的秦戏山上,因形状象个瓶子,宋代时叫“瓶形塞”,清代时称“平型关”,它是历代战争的兵家必争之地。当年,赵武灵王曾在此留下过胡服骑射的佳话;杨家诸将上演过抗击辽金的传奇;68年前的平型关又在一场伟大的历史事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将中华儿女的抗日丹心昭示给了后人……

  如今,创造历史的伟人大部分已渐渐远去。能够直接向我们陈述历史的,就是眼前这座古老而又年轻的平型关大捷纪念馆。

  纪念馆坐落在战斗最激烈的10里乔沟东侧的半山坡上,是一座白色二层楼房建筑物,坐东面西,庄严宏伟。纪念馆馆名由当年的参战将领杨成武上将于1995年9月题写,八个烫金大字在正午阳光照耀下熠熠生辉。

  一条宽阔的水泥台阶将我们引向那段几近尘封的遥远时空,一阵莫名的来自内心深处的强烈震撼力,迫使我们的脚步极为谨慎,似乎生怕惊醒沉睡中的每个陌生但事实上在书本中早已相识的隔世灵魂。

  平型关大捷纪念馆的后面是一排平房,当时只有一位负责看馆的老人,哆嗦着为我们打开了也许关闭已久的纪念馆大门。

  纪念馆分为上下两层,楼下是一个面积达850平方米的大型展厅,只有几个展柜,里面摆放了衣服、弹药等战场实物,四面的墙上挂满了图片和文字说明;楼上中央是一个大型战役模拟沙盘,形象地再现了当年平型关战役敌我双方的战略部署和战斗场景。

  平型关大捷纪念馆最早是1969年由北京军区组织部队修建的,据灵丘县县志记载,“第一次展出期间,展厅内大量的图片、资料和当年八路军指战员的武器、用具,以及缴获日军的战利品”。然而展馆只开了3个多月,很快就在1971年10月闭馆。灵丘县委宣传部部长戴陶介绍说,“负责管理纪念馆的解放军奉命撤离,展品也全部撤走,后来这些珍贵的革命历史文物大部分被破坏或散失了。”1986年8月11日,亲自参加并参与指挥了平型关大捷的聂荣臻元帅批示山西省拨款修复纪念馆,但除了一座巨大的毛主席半身像,当年的历史文物已寥寥无几。

  空旷的纪念馆里,一砖一瓦都储存着当年的信息,每一根柱子、每一面墙壁、每一幅照片、每一行文字,都在讲述着当年的故事。平型关大捷纪念馆就像一座活生生的历史丰碑。那些艰难曲折的岁月,那场如火如荼的战斗,那段开创辉煌的历史,都浓缩、定格、陈列在了各个展厅。

  站在平型关大捷纪念馆前的台阶上,极目远眺,群山起伏,松柏苍翠,在看馆老人的指点下,古战场乔沟在呼啸的松涛声中迤逦闪现,那恢宏史书的一页仿佛也在一瞬间徐徐打开,我们默立在昔日的战场静静聆听着空谷中回荡的惨烈和豪迈:

  1937年8月15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向全国下达了抗日总动员令。与此同时,日本参谋本部又从国内抽调兵力,赶赴华北地区战场,并与8月下旬成立华北方面军司令部,拥有兵力多达30余万。在形势十分危急的情况下,八路军115师不待改编全部就绪,就于8月22日誓师出征。

  当时由于南口战役和淞沪会战的失利,国民党军队产生了悲观情绪,甚至散布“日军不可战胜”的谣言。日军果真不可战胜吗?时任一一五师师长的林彪与副师长聂荣臻也无时无刻不在考虑这个问题。他们认为,八路军擅长的是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只有在平型关设伏,采取出其不意的策略,才有取胜的希望。

  他们选择了十里长的乔沟作为战场。乔沟是一条由灵丘通往平型关口的峡谷,乔沟沟底最窄处不到5米,两边峭壁陡立,从崖头到沟底,最深处有100多米,人行沟中只能看到一线窄窄的蓝天。从这条古道越过平型关后,道路就变得一马平川,太原便也一览无余了。当年,日本侵略军正是打着由此直取太原,从而占领整个华北的如意算盘。

  1937年9月25日零时,115师战士们头顶狂风暴雨,脚涉急湍山洪,在拂晓前到达了指定地区,埋伏在乔沟的东侧山崖上。

  凌晨5点半左右,日军精锐部队第五师团第21旅团的一个大队和大部分辎重车辆,由灵丘方向开来。大约100多辆汽车在前开路,随后的200多辆大卡车上坐满了戴着钢盔的日军,最后压阵的是少数骑兵。日军鱼贯进入乔沟后,其纵队虽然前后衔接,但由于道路狭窄,加之雨后泥泞,车辆拥挤堵塞,行动较为缓慢。由于南下以来基本上没有遇到抵抗,日军此时也没有意识到他们已进入一条死胡同,更没有想到八路军115师在此设下了天罗地网。等日军全部进入了伏击圈,林彪下达了攻击命令。此时,聂荣臻手中的怀表正好是清晨7点整。

  115师平型关伏击战,杨得志率领的685团打响了第一枪,他们的任务是打“蛇头”;杨勇和李天佑的686团负责“斩腰”;处于断“蛇尾”位置的是344旅旅长徐海东的687团;杨成武的115师独立团在驿马岭浴血阻击了装备精良的近两个联队的日本援军……

  由于日军负隅顽抗,血战到下午4点才结束。十里乔沟尸横遍地,连空气中都弥漫了血腥气味。

  乔沟一战,八路军歼灭日军1000多人,摧毁日军汽车100多辆、大卡车200辆,缴获大量武器、食品和文件、地图、军旗等。光收缴的黄呢军用大衣就足够115师的1.5万人每人一件。

  这是中国抗战以来取得的第一次大胜利,史称“平型关大捷”。“平型关大捷”粉碎了“皇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是中国现代战争史上伏击战的典范。

  9月26日,毛泽东致电“庆祝我军的第一个胜利”。连蒋介石看到八路军出师告捷的电报后,也大为惊叹:“国军几十万部队久驻华北,尚不能打一次胜仗,为什么刚上阵的八路军就能首战告捷?”他连续两次给共产党发了贺电。

  国外的通讯社、报纸、电台争相传颂八路军在平型关胜利的消息。

  平型关一战,打了板垣一个措手不及。日本国内舆论也是一片哗然。1937年9月25日晚上,东京广播电台首先播发了一条爆炸性新闻:“皇军最老的王牌第5师团在山西北部山岳地带遭中国军队的突然袭击,一名高级军官阵亡……”,第二天东京就传开了“板垣征四郎被击毙”的消息。更为可笑的是,板垣的“死讯”传到日本第5师团司令部,板垣本人极为恼怒,于9月28日亲率一部日军开往平型关复仇,不过等待他的也只有一地尸骨了。

  就这样,八路军唱着“首战平型关,威名天下扬……”的军歌,与日军进行了八年艰苦卓绝的战斗并最终取得了这场民族解放战争的胜利。

  我们无法忘却,平型关大捷纪念馆内一面墙壁上,用文字、照片和画像,完整记录介绍了当年八路军115师参战部队所有营级以上干部。名字是最重要的细节,不可能有任何想象和改动的空间,也最容易经过历史的洗礼而保留沉淀。

  1937年9月25日,是一个应该永远凝固的历史瞬间。35年后的9月25日,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两天后,中日两国实现了中日邦交正常化。

  也许是流逝的时间改变了一切,也许是那场战争已过去太久,如今平型关所在的灵丘县已经是一派山青水秀、安居乐业的和平景象。

  春色日浓,虽有沙尘轻扬,毕竟掩不住红色土地曾经的激情。坚实而凝重的山坡,傲然挺立的松柏和深深的幽谷记载着灵丘人的气节和炎黄子孙的骄傲。

  怀着沉重的心情,我们静静地离开了掩埋了六百将士的平型关战场,生怕汽车车轮惊扰了安息的英魂。

  古老的平型关高高站在巍峨的五台山和恒山之上,在如血的夕阳中讲述着战争的昨天,俯视着和平的今天…… (记者 陈新)

  相关专题: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打印】【关闭
爱问 iAsk.com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