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专题 > 正文

中国孙子兵法研究会理事刘庆作客新浪谈抗战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15日22:04 新浪网
中国孙子兵法研究会理事刘庆作客新浪谈抗战

中国孙子兵法研究会理事刘庆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新闻图片


中国孙子兵法研究会理事刘庆作客新浪谈抗战

中国孙子兵法研究会理事刘庆


  视频:孙子兵法研究会理事刘庆谈抗战

  2005年8月15日晚19时,新浪网邀请中国孙子兵法研究会理事刘庆先生作客新浪聊天室,就抗战胜利60周年与网友进行交流。以下是聊天实录

  主持人小马: 各位亲爱的新浪网友大家晚上好!欢迎您光临新浪嘉宾聊天室,我是主
持人小马今天是8月15号,60天前的今天,也就是1945年8月15号是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的日子,这一天对于所有中华民族的同胞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不光是抗日战争的胜利,还是100多年来屡受日寇蹂躏的中国人民的彻底胜利,今天我们请来了中国孙子兵法研究会理事刘庆老师光临新浪,跟广大网友一起探讨8月15号这天具有的意义,也就是抗日战争的胜利,刘老师,跟大家打声招呼

  刘庆: 大家好,很高兴能在纪念抗日战争60周年这个特别有纪念性的日子里跟大家讨论这场中华民族伟大的抗日战争。

  主持人小马: 说起抗日战争的胜利,很多新浪网友特别地关心,他们在网上留了很多言,同时我们看到新浪首页和新闻中心都有很多的报道,比如说胡锦涛参观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的展览,包括我看焦点图上西安举行了西安老兵的入城式,包括看到日本方面,小泉参拜等各方面的新闻都有,这一天对于您来说意味着什么?您怎么看待这个纪念日?

  刘庆: 我觉得这一天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这一天对于中华民族来讲,经历了一个从被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国家面临生死存亡的一刻,到最后经过多年的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终于迎来了胜利的一天,这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光荣历史上一段值得纪念的日子。中国人民在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在抗击法西斯入侵时间的长度上,是其他任何一个国家所达不到的。

  主持人小马: 付出的代价也是最惨痛的。

  刘庆: 对,我们在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50周年的活动中,宣布中华民族为此有几千万人牺牲,或者是在战争中被法西斯夺去了生命,中华民族所付出的代价也是巨大的。

  主持人小马: 我们看到的一个数字大概是3千多万人。

  刘庆: 对。

  主持人小马: 您觉得这个数字准确吗?

  刘庆: 其实,我们抗击法西斯入侵,从“九一八事变”,日本帝国主义入侵中国东北就已经开始了,后来到了“七七事变”日本侵华战争爆发,同时也是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全面爆发,而世界大战的爆发应该是40年代开始的。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之前,中华民族已经展开了多年的坚苦卓绝的反法西斯战争。中华民族所付出的代价,所牺牲的抗敌先烈,甚至包括在战争中由于法西斯的烧杀抢掠,被迫在战争中颠沛流离死亡的人数应该不止是3千万,应该比这个多得多,我想这在方面历史学家会作出更全面的统计。

  主持人小马: 我看到很多网友在网上用自己的言语来进行悼念和纪念这具有历史意义的一天,我不知道网友对这场战争是怎么看的,对我们民族作出的抗争是怎么看的,希望网友给我们留言,和刘老师一起探讨战争的意义及一些可以启迪的东西。在您看来,现在的青少年,对于抗战没有亲身经历,我们说中华民族曾经到了民族危亡的关头,真的有那么严重吗?

  刘庆: 尤其是1937“七七事变”爆发后,日本帝国主义当时是相当狂妄的,它曾经叫嚣三个月就可以灭亡中国,而且日军采取了一些在常规战争中很少采取的从北方两头对进的入侵方式,一个是从北京,从华北向中国的腹地进攻,另一个是在杭州湾,从上海登陆以后,朝中国腹地前进。妄称很快就会会师武汉,把中国国土的绝大部分完全控制在手里,把中国的大部分地方,尤其是一些战略要地要统统占领。他们对中华民族的野心是很大的,而且确实是想在很短的时间内把整个中国变成它的殖民地。所以说从当时整个中国的形势来讲,相当多的人都以为中国到了最危亡的时候,甚至有些人怀疑中国能不能真正打败日本帝国主义,能不能把这一场反侵略战争打下去,取得最后的胜利。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共产党人,尤其是毛泽东,写下了《论持久战》这本光辉著作,过了60年后的今天,回头看这本著作,确实感觉到当时中华民族,中国共产党人,其他的爱国人士,要是没有一个抵抗到底的决心,我们最后是很难在8年之后取得这样一场抗日斗争的胜利的。

 [1] [2] [3] [下一页]

  相关专题: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 


  爱问(iAsk.com)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