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大型纪录片《儿女英雄传》:火的洗礼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06日16:07 央视新闻频道 | |||||||||
二十一兵工厂原址 原二十一兵工厂厂长李承干 原二十一兵工厂子弟郑洪泉 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周一到周五每晚10点30分播出大型纪录片《儿女英雄传》,9月1日播出:火的洗礼。 二十一兵工厂的前身是金陵兵工厂。1937年11月16日金陵兵工厂奉令西迁,当时的厂长是李承干。
李承干,湖南长沙人,曾在日本留学,中途辍学回国参加革命军,1919年踏进汉阳兵工厂的大门,后成为金陵兵工厂的厂长。他不善言辞,说话还有些结巴。李承干有这样一句话:“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终生未娶。 李承干上任后,很快将工厂整顿成为中国兵工生产的骨干企业。当时子弹大都是进口的,国产的更贵一些。李承干坚持要自己制造子弹来节约成本,后来造出来的子弹果然每颗要比外面买的便宜几分钱。 “八一三”战争爆发后,南京吃紧,兵工厂要迁往重庆搬。为将来组装简便,尽快恢复生产,李承干将所有拆下来的兵工器材编了号。用租来的12只船,把器材运到武汉,转到宜昌最后再到重庆。为联系交通工具,李承干每天就在厂区、火车站和码头之间奔波,疲惫不堪,声音嘶哑,顾不上吃喝。厂里的工人周永福买了几个包子给他吃,很小的一件事,10年后李承干写回忆录时还提到它。 由于器材太多,还余下70多吨物资在南京,由吴堂等4位工人留守,李承干拜托他们伺机运出。后来这4个工人在南京沦陷的头一个星期将物资运出,大江小河的辗转到了重庆。当天李承干带着全厂人去欢迎他们。于是,偌大的一个工厂西迁仅花了16天。 在重庆,李承干租了两个小民营工厂,厂房很简陋。3个半月后,1938年3月1日工厂就奇迹般地复工了,并改名为二十一兵工厂。工厂每月生产的步枪和修理的步枪加起来可以装备一个师,改造的中正式步枪改良了中国的轻武器,中国抗战时的轻武器大部分是由二十一兵工厂生产的。 当时来重庆的职工就住在一个库房里,打地铺,大部分没有带家眷来。南京大屠杀的消息传来,因为担心自己的妻儿老小,很多工人都哭了,结果库楼变成了哭楼。李承干很伤心,下决心把工人们在南京那边的家属也带到重庆来。1940年4月,在李承干的努力下,沦陷区的家属辗转到了重庆,尽管这给他增加了很大的经济负担。 为了让工人安心生产,李承干想方设法为工人谋福利:小学、中学、技校、医院、火葬场,开设运动会,修建游泳池,搞话剧演出,还供给粮、油、煤炭,发衣服发柴火。 重庆大轰炸期间,厂里面设了很多防空洞,改为10小时工作制,生产的机关枪竟比轰炸前多几倍。每次轰炸的时候,李承干嘴里都会念念有词,你要炸就炸我们吧,我们可以把厂区修起来,你别炸那些没有办法修的工厂。 李承干任厂长期间,曾递过一份辞呈。因为按规定不是国民党不能担任厂长,李承干为此辞职,他说宁肯不当厂长,也不当国民党。当时国民党要在兵工厂设立一个稽查组,实际是个特务组织,李承干硬顶着,没答应。后来稽查组还是成立了,但一旦李承干发现稽查组要抓工人,就会借故让工人转移,甚至用处罚的方式开除工人,来躲避国民党的追捕。后来工厂里就传说李承干是红军,是地下共产党员。 1947年,内战爆发,李承干离开了兵工厂。他的所有家当只是两口旧皮箱。 相关专题: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