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专题 > 正文

日军在南太平洋欠下惊天血债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06日15:02 世界新闻报

  外交官踏访旧战场 向本报披露鲜为人知的真相——

  日军在南太平洋欠下惊天血债

  《世界新闻报》特约撰稿人 张 兵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笔者不禁想起了数年前的南太平洋之行。当时,笔者跟随一个中国考察团访问了南太平洋十几个岛国,耳闻目睹了不少二战时的故事和遗迹。同中国人民一样,南太平洋岛国居民当年也饱受日军的残害和蹂躏,笔者沿途拍下的每一张照片背后,都有浓浓的硝烟与无数的冤魂。

  1.遭屠杀瑙鲁上万人口减至五百

  被灭口基国两百岛民葬身大海

  南太平洋小国瑙鲁曾饱遭日军蹂躏。

二战时,日军占领该岛,把它作为军事基地,并在此建了机场。瑙鲁人不堪虐杀,纷纷出逃。而来不及出逃的千余人则被日军全部流放到加罗林群岛的特鲁克岛上。在那里,他们被迫为日本一家公司当劳工,实际上是为日本建军事设施做苦力,结果有431人惨死在该岛上。在日军占领时期,一个拥有上万人口的瑙鲁到最后竟只剩下不到500人,极为凄惨。

  在基里巴斯,二战时著名的塔拉瓦战役就发生在该国首都塔拉瓦的港口——贝肖附近。1942年9月3日,日军第二次入侵塔拉瓦。为了把贝肖建成日军在南太平洋的战术支援基地,日军运去了两千多名朝鲜民工,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建成了五百多座水泥堡垒、防御工事及交通壕等。

  1943年11月21日,新西兰军队和来自夏威夷的美军从南北两头夹击塔拉瓦的日军。经过3天激战,盟军终于打败了日军,占领了该岛。

  据记载,在这次战役中,美军伤亡2101人,失踪约1200人,日军死亡4500余人。美国军事家称其为现代战争中最残酷的战斗之一,也是海战史上最艰苦的战斗之一。至今,贝肖附近还留有日军当年的地堡和海岸炮的残骸。

  此外,在二战期间,基里巴斯的大洋岛也被日军占领。日军将岛上来不及撤走的白人全部处死,并强迫该岛的两千多名当地居民迁往其他岛屿,只留下200人做苦力。在日军战败撤离大洋岛时,为了灭口,他们又将200名岛民押到海边枪杀,并抛尸大海。

  2.菲律宾华侨与当地人并肩抗日

  中国驻菲外交官尽职宁死不屈

  来到菲律宾的马尼拉广场,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瞻仰了抗日英雄纪念碑。这座碑高数十米,底座周围刻着栩栩如生的抗日英雄群雕。纪念碑左右各有一位身材高大的战士守护。两边的甬道上,手持鲜花、目光凝重的瞻仰者络绎不绝。

  据菲律宾的华人朋友介绍,在当年的抗日队伍中,活跃着一支有名的菲律宾华侨抗日游击支队(简称“华支”)。他们同兄弟般的菲律宾人民并肩战斗,在长达3年的艰苦卓绝的斗争中,有77人被日军杀害。他们用自己的血肉之躯告诉世人:他们热爱自己的居住地区不亚于任何一位菲律宾人,日本帝国主义是中菲人民的共同敌人。

  在菲律宾的华侨公墓、当地人称之为“华侨义山”的地方,我们见到了“抗日烈士英雄门”,并在中国前驻菲律宾总领事杨洗胜及其同事殉难的纪念碑下伫立默哀。1941年12月7日,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杨总领事向领事馆人员庄严宣布:“身为外交官,应负保侨重责,未奉命令之前,绝不擅离职守。”1942年1月2日,马尼拉沦陷,中国9名外交官被拘押,敌人百般威逼利诱,均遭严词拒绝。4月17日,他们被日军秘密枪决。

  来到关岛的岸边,我们见到了一座日军炮楼,还有巨大的白色海岸大炮以及山崖下长满青草的坑道口。

  在一个插满美国国旗的山脚下,我们见到了一组美军抗击日军的青铜群雕,英勇的形象、无畏的表情仿佛都在提醒人们:勿忘日本军国主义的暴行。然而,在关岛另一处山崖下的坑道口处,我们发现了一个刚刚摆放的小花圈,花圈的白缎带上用日文写有亡灵的名字,但却没有落款。我们举目搜寻,未见到人影。死者无疑是挑起战祸的日本军人,但祭奠者的心态未免让人担忧。衷心希望,军国主义再也不要贻害下一代,让和平之花处处开放。

  3.坦克大炮残骸见证当年战况

  澳日士兵遗属立碑呼唤和平

  二战时,所罗门群岛中的瓜达尔卡纳岛曾是日军和盟军展开激烈争夺的南太平洋主战场之一。

  1942年8月,美国发动了著名的瓜达尔卡纳岛战役。美军海军陆战队在该岛登陆,美日双方激战长达半年之久,日军最后被迫从瓜岛撤退。在这次战役中,美军阵亡官兵达5000余人,日军则有2.5万人毙命。而在战火中死亡的当地人更是不计其数。如今,在海边的沙滩上,被击毁的日军坦克、大炮残骸随处可见。

  位于巴布亚新几内亚的新几内亚岛和布干维尔岛,也曾是二战时南太平洋地区的主战场之一。当时,日军与美国和

澳大利亚组成的盟军都投入数以万计的兵力在此激战。为了争夺北方重镇莱城,双方展开了大规模的空战。至今,莱城海滩上仍留有不少大炮残骸。

  在巴布亚新几内亚北方城市韦瓦克,我们参观过一个少管所,当地人称为“童子城”。它座落在北郊一座小山上,北邻俾斯麦海。这个少管所的院内(即山顶上)有一长方形纪念碑,是二战后澳大利亚和日本交战双方阵亡士兵的家属共同建造的。碑上用英文和日文刻着几个醒目的大字——“要和平,不要战争”,碑上还刻有在韦瓦克决战中双方阵亡者的名字。碑座上则放着几顶锈迹斑斑的钢盔,似乎在提醒人们不要忘记历史。

  (作者现为外交部外交笔会成员)

  相关专题: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