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长征胜利70周年专题 > 正文

“一支拖不垮、打不烂的英雄部队”(组图)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15日07:47 红网-湖南日报
“一支拖不垮、打不烂的英雄部队”(组图)

桑植县通往龙山县的盘山公路,红军当年长征从此翻山越岭。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新闻图片


“一支拖不垮、打不烂的英雄部队”(组图)

  龙山县茅坪乡庆口村青山坳,红军在此进行了几次突围战斗。当年只有一条小路,现在国道209从旁边修建而过。



“一支拖不垮、打不烂的英雄部队”(组图)

龙山县茨岩塘镇的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纪念馆。


“一支拖不垮、打不烂的英雄部队”(组图)

龙山县兴隆街乡的红军桥,贺龙元帅曾在此桥下钓鱼。


  在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史上,有这样一支部队:人数不过3000余众,在国民党30万大军“围剿”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的危急时刻,以自己的巨大牺牲牵制住十倍于己的敌人,担负起掩护红二、六军团主力进行战略转移的艰巨任务。这就是后来被红六军团军团长萧克和政委王震称之为“一支拖不垮、打不烂的英雄部队”的红十八师。

  临危受命

  龙山县茨岩塘镇,湘西北一个普通得在地图上几乎难以找到的地方,当年声名赫赫的红十八师就驻守在这里。

  “这回你们十八师要更辛苦一些,你们要从龙山茨岩塘一带主动反击敌人,要狠狠地打,又要灵活机动地打。把敌人吸引住,掩护主力突围南下!”1935年11月4日,在桑植县刘家坪召开的湘鄂川黔省委和军委分会联系会议上,总指挥贺龙部署完红军进行突围转移的准备工作有关事宜后,对红十八师师长张振坤说了上面一番话。会后,红六军团领导人萧克、王震专程赶到红十八师驻地看望指战员。他们深情地叮嘱大家:“主力转移成功后,你们就突围前来会合。”“即使十八师打垮了,化装成老百姓也要来追赶主力!”

  红十八师是来自中央苏区的一支老部队,素以能攻善守著称。师长兼政委张振坤,在多年的军事生涯中积累了丰富的实战经验,是红六军团的“游击专家”。师参谋长刘风、政治部主任李信也是征战多年的将领,供给部长罗政坤是多年搞给养的能手。该师下辖2个团,加上其他人员和苏区地方干部,共3000余人。

  联席会议上,张振坤坚定地向贺龙、王震等领导人表示:“不管困难有多大,不管战斗有多艰苦,我们一定完成任务!”返回红十八师驻地茨岩塘后,在全师上下进行了动员。张振坤向全师提出了“四不怕”的响亮号召:“不怕敌人强大,不怕环境险恶,不怕疲劳困苦,不怕流血牺牲,紧紧依靠根据地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援,坚决完成上级交给的任务!”

  坚守茅坪

  8月19日,记者一行来到209国道龙山县茅坪路段,但见群峰环峙,峡谷深不可测,风景如诗如画。这里易守难攻,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时过71年,那一声声呐喊犹在我们耳旁回响,历史的硝烟仿佛还没有散尽。

  从1935年11月15日起,张振坤率领的第五十三团一营、五十二团一部及地方游击队500余人,从龙山县兴隆、茨岩塘出发,向西南方向发起佯攻,进攻永顺、保靖,将湖南方面的敌军引向酉水南岸。当红二、六军团主力向东南方向突围时,他又率部迅速北撤,返回茅坪、茨岩塘,并派出精兵固守茅坪,拿出保卫根据地的架势,以拖住敌人。

  “当时我们为什么要全力守住茅坪呢,主要是这里太关键了,这里是通往红岩溪、茨岩塘、永顺、保靖的要冲,又是控制龙山、来凤的咽喉,控制住这里,就牵制住了围歼红二、六军团主力的敌军。”这是老红军龚辉在他的回忆录中对71年前那场艰苦的防御战的一段叙述。

  坚守茅坪的是红十八师第五十三团第二、三营。部队到达茅坪后的第二天,一股敌军在轻机枪的掩护下,又是呐喊,又是吹号,向茅坪冲来。但此时,我军派到敌人后方的侦察员回来报告说,敌人是试探性地进攻,并无大部队随后。根据团首长的命令,当敌人接近时,红军战士居高临下,将10余枚手榴弹掷下去,顿时,敌人鬼哭狼嚎,晕头转向滚下山去了。茅坪防御战取得了首次胜利。

  初战告捷,在当地老百姓的启发下,指战员们想出了制敌的好办法:开展“竹签战”制敌,即将南竹、斑竹等划成短片,再将两头削尖,用火烧一下后,插入地底大约三分之二。这样,竹尖露出地面,敌人一踩上,够他们受的。在地方赤卫队配合下,不到两天,几千根竹签便插到了主阵地上。11月21日上午,300名敌军在飞机、迫击炮、机关枪掩护下,向茅坪前沿阵地反复冲锋。当敌人进犯到埋有竹签的地段时,战士们立即向敌人猛烈开火。慌不择路的敌人踩上竹签后,哭的哭、喊的喊,乱作一团,被一顿好打。此役,红十八师消灭敌军100余名。

  直到红十八师主动撤离前,茅坪防线始终没有被敌军突破。

  血战苦竹坪

  “苦竹”是土家语“两面都是高山”的意思,“苦竹河镇”也就是“两面都是高山的河边集镇”的意思。桑植县苦竹河古镇建于唐宋,盛于明清,位于澧水上游,是“千帆林立的老码头、商贾云集的古集市、明清社会的万花筒”。古老的封火墙、低矮的吊脚楼向游人展示着土家人的聪明才智,一条条青石板路,一声声土家“咚咚喹”,诉说着古镇曾经的辉煌。当年,红十八师在这里(当时叫苦竹坪)与敌人展开了一场血战。

  1935年12月初,敌新编三十四师周燮卿等部,避开我军固守的茅坪阵线,从龙山县兴隆街、红岩溪、水沙坪一线向茨岩塘压来。恰在此时,红十八师收到军团领导“立即突围、追赶主力”的来电,于是便决定主动撤离茨岩塘根据地,到湖北鹤峰去开辟新的根据地。12月13日,红十八师在向北行至苦竹坪时,遭遇敌孙连仲的二十六路军主力,一场激战,消灭敌人百余,但由于敌人势众,红十八师只得边打边撤,直到傍晚才脱离敌人。在撤离途中,有一船女兵被敌人截走。另有一连红军被敌人分割包围,全部壮烈牺牲。与

国民党驻湖北鹤峰张万兴部遭遇,激战6个多小时,俘敌数十,击毙敌人30余名。

  苦竹坪遭遇战后,12月14日,红十八师进至桑植县城以北的凉水口,遭到桑植县反动团防组织的联合袭击,又损失一个连。当天晚上,部队行至桑植县陈家河休整时,接到红二、六军团部发来的电报,得知主力部队将向贵州的石阡、镇远、黄平地区转移。第二天早上,红十八师在陈家河召开全师大会,决定迂回西去贵州同主力会合。张振坤号召大家坚定胜利信心,克服艰难困苦,不惜一切突出敌人重围,与主力部队会合。

  突围马鬃岭

  “马鬃岭,在湘西的万千群山中并不显眼,但在当年,它是红十八师追赶主力的‘拦路虎’。凶残的敌人在这里布置了重兵,对我军进行拦截,红十八师在这里遭受了惨重的损失。”采访中,龙山县党史办的苏良才告诉我们。

  1935年12月16日,红十八师从桑植县陈家河掉头向西,踏上了与主力会合的凶险征途。20日,以第五十三团为前锋,第五十二团、师直机关和地方工作人员为后卫,连夜急行军,进抵通向湖北的交通要道马鬃岭附近。马鬃岭的地形十分险要,为阻挡红十八师前进,敌周燮卿部早早在这里修筑了好几座碉堡。当晚夜深人静时,红十八师五十三团和师部人员从敌人碉堡下经过时,敌人毫无察觉。可是,走在后面的红五十二团,误入敌人的警戒区,碰响了敌人设置的警铃。霎时,几座碉堡里的机枪都响了,马鬃岭隘口顿时被封锁住,红五十二团大部和电台队、野战

医院等部被隔断。此时,驻在附近招头寨的敌军听到枪声后也追了过来。激战中,红五十二团大部壮烈牺牲。

  电台是红十八师和红二、六军团联系的纽带,至关重要。此时,天已大亮,情况十分紧急,必须迅速突围!张振坤立即派出警卫连保护电台。待枪声稍稍稀疏后,电台队、警卫连等100多人便迂回到马鬃岭侧面的开阔地后面。开阔地有几百米宽,近千米长,敌人以为只有傻子才敢从这裸露的开阔地冒险通过,所以把注意力集中到了大路上。电台队和警卫连指挥员估计到了这一点,他们合计了一下,这段路疾跑只要三四分钟就能通过,于是决定拼死冲过去,冲过去多少算多少!几分钟后,100多名战士像旋风一样从开阔地冲过。当他们跑到对面山脚下时,敌人才回过神来,胡乱放枪,但为时已晚。不久,他们便赶上了主力部队。

  会师黔东江口

  马鬃岭突围战斗,给红十八师带来了惨重损失。通过了封锁线的1200多人,在敌人重兵围攻下,边转移边战斗,21日进入湖北来凤境内。在这里,他们与敌湖北保安旅发生激战,师参谋长兼五十三团团长刘风身负重伤,师部考虑到他不适于长途颠簸,便将他安置在当地老百姓家中养伤。10多天后,刘风不幸被敌人发现,惨遭杀害。没过几天,五十三团新任团长樊孝竹又在与敌人的激战中英勇牺牲。

  张振坤师长率红十八师指战员强忍失去战友的悲痛,继续与强敌战斗,一路夺关斩隘,艰苦奋战在鄂西、川东、黔东等地,终于在1936年1月9日到达黔东江口的磨湾,与红六军团主力会合。此时,红十八师只剩下600多名官兵。军团长萧克和政委王震亲自带部队到很远的地方去迎接,赞扬红十八师是“一支拖不垮、打不烂的英雄部队”。

  ■文字:本报记者 李茁 夏似飞 通讯员 王文珍 彭开科 黄倩■摄影:本报记者 郭立亮

  相关专题:长征胜利70周年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