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正文

别让泪水打湿宪法里的那句话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2月20日00:20 红网

  48岁的他是一个老实巴交却又自尊自强的农民,然而命运偏偏与他作对。1995年,他的妻子因重病去世,留给他2万多元的债务。1997年,他的老母亲又因重病过世,再次为他增添几千元债务。没过多久,老父也离开了人世。如今,他的儿子又患上了“重症肌无力”的怪病,他变卖了所有家产,又举债5万多元。面对十几万的医疗费,他走投无路,只能瞒着儿子上街乞讨。(据《中国青年报》2月19日报道)

  几十年来都“靠自己劳动吃饭”的福建农民周华金对记者说:“头一次开口要钱时,我的眼泪哗地就流下来了,怎么都忍不住。”我不想隐瞒,读到这句话时,我的眼泪同样“哗地就流下来了,怎么都忍不住”。面对有关命运的文字流泪,要么是因为感动,比如面对模范人物的奋斗或博爱,要么是因为悲怆,比如面对弱小者所遭遇的伤害与侮辱。为农民周华金的命运洒泪,一半是因为感动,一半是因为悲怆。

  我的心被一个农民的自尊自强所打动。当他的母亲生病时,好心的医生劝他去乞讨,他拒绝了:“我一辈子靠自己的劳动吃饭,怎么也丢不起这个人。”如今,他不得不放下曾经坚守的自尊,但那个为子乞讨的背影,依旧向我们展示着那颗高贵和不屈的灵魂。我的心同样被一个农民的悲惨遭遇所击伤。乞讨一天20元的收入,与十几万元的巨额医疗费用相比,显然是杯水车薪。我看到的是,一个正直的农民即便舍弃了自尊,同样无法改变自己和亲人的命运。

  在感动与悲怆之间,我承认更多的是巨大的悲怆。我有模糊的、能够期待的预见,那就是通过媒体的报道与呼吁,农民周华金的命运也许能够有一个转机。然而,这样的转机即便实现,也仅仅是对个体的周华金而言。毕竟,媒体无法发现并向公众通报每一个周华金式的悲剧,即便这样的发现和通报可以实现,众多的周华金式的悲惨境遇也不可能一一得到完善的解决。我的眼泪为个体的周华金而流,更为群体的“周华金”而流,也包括我自己。因为,只要可以期待的、普济式的救助体系尚未建立,我们,我们每一个人,都可能遭遇这样悲惨而又无奈的命运打击。

  看看这样一组数据:2003年我国城乡居民应就诊而未就诊的比例为将近一半;患者应住院而没有住院的比例将近三分之一;住院患者主动提前出院的比例为四成多;农民应住院而没有住院的比例更是高达75.4%。在这样的数字背后,有多少个“周华金”式的悲惨遭遇!

  周华金的眼泪为什么而流?为了一个正直农民的自尊而流,也为了宪法里那句庄严的话语而流。1982年宪法第四十五条曾经这样向人民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当个人陷入困境的时候,我们常常认为这仅仅是因为命运的不济。但是,我们是单个的自然人,同时也是一个国家的公民,作为公民,庄严的宪法赋予了我们从国家和社会获得帮助的权利。当一个家庭因疾病陷入生存绝境的时候,有命运的原因,同样有被救助权利不能得以实现的原因。

  宪法在上述同样的条款中宣告:“国家发展为公民享受这些权利所需要的

社会保险、社会救济和医疗卫生事业。”是的,我们看到了国家为此而做出的种种努力,我们相信一切都会越来越好。但是就目前而言,要让“周华金”们无障碍地实现被救助的权利,有关部门还有太多努力的余地和空间。就在日前,
卫生部
部长高强指出了造成“看病难、看病贵”的六大原因。我们希望诊断完“病因”之后,接踵而来的是及时有效的治病“药方”。毕竟,宪法需要的是信仰和拥护,不能任由它经受更多泪水的浸泡。

  (作者:周之南)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