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理十年不舍旧衣的意义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2月24日09:04 国际在线 | |||||||||
作者:郭松民 2月23日《财富时报》报道,大年初二这一天,网友“老旗”在大众网的论坛上发了一个帖子,在这篇名为《温总理相隔10年后来山东农村,还穿着那件冬装!》的帖子后面,“老旗”登载了两张时隔10年的照片,如果不是这两张由新华社记者拍摄的新闻照片为证,人们可能不会相信,温家宝总理仍穿着10年前的那件羽绒服。
点开这则新闻后面的网友留言,看到的是网友们对总理朴素作风的赞美。其实,除此之外,笔者更在意其中的经济学意义。 相对于人们无限的欲望而言,资源总是稀缺的。因此,现代经济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研究如何使稀缺的资源得到最有效、最合理的配置。从这个意义上说,温总理一件羽绒服已经穿了10年,传递出的信息是明确的:那就是消费欲望并不是最需要优先满足的,我们应该把物质消费水平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 这无疑是对多年来处于主流地位的消费主义文化的一种无声的批判。请看消费主义者的逻辑:一个人是不是成功,是不是有品位,是不是值得尊重,主要是看他的消费水平。在这种消费主义氛围中,挥霍浪费不仅不是罪过,反而是一种“社会进步”的表现。 显然,一些人过度的高消费,造成了非常有害的社会后果。比如某些公款高消费,最终是要转嫁到纳税人头上的,中国每年公车消费超过了教育、医疗费用的总和,这是多么令人痛心的事。社会上富人的高消费表面上是在花自己的钱,似乎与别人无关,但实际上,他们的过度消费可能会影响扩大再生产,以至影响经济发展。同时,一些富人也会把消费成本转嫁到普通劳动者身上,比如山西一些煤窑主的奢侈生活与矿工的贫寒形成鲜明的对比。这种情况如果任其发展下去,必然会使不同阶层之间产生尖锐的对立,甚至影响社会和谐。 消费主义的资源配置模式既然是不合理、不可持续的,那么怎样配置才是合理的呢?笔者认为,温总理以一件羽绒服穿10年这样一种身体力行的方式,提出了一种新的、替代消费主义的“制度安排”,那就是要勤俭节约、适度消费,将有限的资源用到最需要的地方。 在经济学中,“制度安排”的含义十分广泛,并不仅仅是指法律、法规,同时也指文化、传统和习俗,所有这些都构成稀缺资源配置的一个最大的约束条件,直接影响到有限的资源是不是用得恰到好处。温总理作为一个有着13亿人口的大国的总理,对社会风气的影响力是巨大的。虽然这种影响不像法律、法规等“硬约束”那样来得直接和迅速,但却往往更深入、更持久,范围也更广。也许在不久的将来,它的效果———包括经济和社会两个方面———会逐渐显现出来。 来源:齐鲁晚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