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网辩对改革“历来起了负面作用”?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2月26日00:08 红网

  “以互联网为代表,出现了大辩论、大批判形式的讨论。这种讨论实际上历来对改革帮不了忙,反而起了负面的作用。”24日,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在2006宏观经济预测春季年会上,批评将利益群体矛盾公开化的做法。(2月25日《新京报》)

  通过互联网讨论社会热点,姑且将之称作“网辩”,谁也无法否认,这种形式是一种民主的潮流和必要形式。网上的辩论,由于匿名发言,有的火药味很浓,有些呛人;有的
说些风凉话,意义不大;也有的脏言脏语,玩世不恭。没办法,网络论坛里,三教九流的角色应有尽有,想封任何一个人的嘴,都是徒劳的,除非他有能耐取消网络。网辩的这种天然的群众性,注定了它不是一个高贵的、神圣的论坛,更不是精英们煮酒论剑的学术论坛,比如说,李教授发言的这个春季年会。作为政府决策者和政府的智囊团,在探究社会热点问题解决方案时,能不能以平和的心态,倾听一下网辩的内容,分析网辩主流观点有无可取之处,对确保决策的正确,有着重要的参考作用。

  遗憾的是,按照清华这位李教授的观点,网辩不仅于事无补,反而给政府决策添乱。一个“历来”,一个“负面作用”,如此定性,基本上全盘否定了网辩的现实意义。如果此话出自一位大法官之口,我真担心,网辩会不会“非法”?即便构不成非法,也肯定属于被人鄙视的对象。试想,一个“历来”“起了负面作用”的东西,即便不是行将灭亡,也将是在自取灭亡,谁叫你“作恶多端”,总是给改革当绊脚石?

  这显然是典型的精英思维。我丝毫不怀疑“精英人物”的智商高于普通人,否则他们也就无所谓“精英”了;也不否认精英们的见解更理性和系统性。但是,如果就此得出结论,整个世界,所有现实问题,非精英则无发言的权利,或者说非精英们说话,只能是添乱、甚至妨碍事情的解决。这未免过于缺乏理性,过于狂妄了。

  就目前的社会贫富差距扩大,互联网上的讨论也好,批判也罢,目的只有一个:通过各抒己见,寻求找到缩小贫富差距的办法。也许,诚如李教授所言,贫富差距的扩大是个必然趋势,不以哪个人的意志为转移。但是,贫富差距能不能相对缩小,贫富差距扩大的速度能不能放慢,终归还是值得辩论的。这些可能性,一来都是可以讨论的,二来谁的智商也不比其他人低太多,干吗以鄙视的眼光,把网辩打入万劫不复之渊?网辩真的低档到这般地步,还是说这番话的人过于自傲了?

  社会是在批判的声音中进步的。这是历史告诉我们的。网辩中,“批判的分贝”,远远高于之前的任何一个历史时期。批判的声音中,有杂音不可怕,有无益的话也不可怕,可怕的是拒绝承认网辩这种形式与认识不到它的意义所在。我就不信,一个无视网辩合理建议的人,能够永远正确;更不相信,一个自以少数几个精英便可以治国的专家,真的可以担负起历史的重任。你愿意拿历史赌博,可历史却不愿意让你和她开玩笑。鄙视“网辩”,是你的权利,民众利用互联网谈论国是,也是他们的权利,又何必要厚己非他?

  (稿源:红网)

  (作者:刘海明)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