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我们的“宝贝”咋成了别人的孩子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07日03:55 中国青年报

  方虹

  近日有消息称,中国四大古典名著中的《西游记》、《水浒传》、《三国志》等已被日本游戏公司抢注为游戏商标。(《解放日报》3月3日)

  笔者注意到《解放日报》在报道这则新闻时使用的题目:我们的“宝贝”成了别人
的孩子。这个题目既别致,又发人深省。

  假如说,中国四大古典名著是我们的“宝贝”,它们被日本游戏公司抢注为游戏商标意味着它们成为“别人的孩子”。有一天我们要使用“西游记”、“三国”、“诸葛亮”等字眼,可能还要花钱向外国人购买使用权,这当然让我们感到痛心。可是,我们的下一代更是我们的“宝贝”,假如他们接受的中国古典名著是经过别人重新演绎的东西,那么他们就可能真的成为“别人的孩子”,这岂不更让我们感到害怕?

  这绝非耸人听闻。上海古籍出版社副总编辑高克勤告诉记者,他女儿接受的“花木兰”就是美国

迪斯尼版的“花木兰”,“这是件蛮可怕的事情”。当然,不止这些电脑游戏。一项调查显示,以《哈利·波特》为代表的大批外版畅销书进人中国后,少儿图书市场上引进版图书称霸,那些西方的妖魔鬼怪分明占据着图书排行榜。在少儿图书市场上,《哈利·波特》畅销了,《鸡皮疙瘩》畅销了,《冒险小虎队》又畅销了,引进版似乎成为通吃少儿市场的不二法门,国内众多出版社像葛朗台扑向金元宝一样拼抢“引进版”图书,少儿引进版版权价码直线飙升。我国的少儿出版物和国外少儿读物相比处于劣势地位,国内的少儿读物敌不过国外少儿读物的现象十分明显。

  与物质产品不同,对于精神领域而言,孩子们接受什么样的文化的教育,就将成长为什么样的人。如果我们守不住少儿教育的阵地,就等于把相当一部分教育孩子的权利交给了别人。当然,国外的东西并不是都不好,但当孩子们潜移默化地接受西方文化的熏陶之后,还会认同我们自己的文化么?西方的价值观通过这些出版物时刻在影响着一部分儿童。如果一个民族让外国掌握了对孩子的文化话语权,那将是一件很危险的事情。

  一个民族必须有可以世代绵延的独立精神和价值体系,才能够形成自身的民族凝聚力。全球化浪潮的影响无所不在,在信息丰富、价值多元的市场经济社会中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要把教育自己孩子的权利交给别人。假如有一天,我们的“宝贝”成了别人的孩子,那将是我们最大的悲哀!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