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以制度安排促节能降耗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07日09:09 南方报业网 | |||||||||
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一个宏观调控目标:今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4%左右。这是能耗指标首次与经济增长、物价、就业和国际收支并列成为中国的宏观调控目标。这个“首次”乃是明确的政策导向,对于把经济社会转入科学发展的轨道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把节能降耗作为宏观调控目标,既是总结经验教训的正确决策,也是经济社会科学
高能耗给经济社会发展造成的失调、畸形等消极影响,也许还需要假以时日才能消弭。而问题的关键是,若不能有效降低现在的能耗强度,经济社会实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将失去资源和环境的支撑。有专家指出,我国生产1美元国内生产总值的能源消耗是日本的11.5倍、法国和德国的7.7倍、美国的4倍以上。从国际视野来看,对石油等重要能源的争夺已越来越激烈。因此,解决能源的问题,主要是要眼睛向内,立足于自给,一方面大力发展能源生产,另一方面大力推行节能降耗。 今年降低能耗4%左右的目标,是实现“十一五”期间能耗降低20%目标的开端和关键。而4%左右的目标能否从政策导向变成实际行动,最终变成现实,无疑还需要一系列制度安排。调低经济增长速度,是降低能耗、提高能源消费质量的前提之一。由此不难看出,今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8%左右的预期目标与降低能耗预期目标之间的密切关联,体现了更加注重增长质量与效益的价值取向。除此之外,还需要实施针对公众特别是政府和产业的制度安排,推进节能降耗目标的实现。在一定意义上,今年关于节能降耗的制度安排,是带有全局性、长远性和基础性的繁复工作。下大力气进行产业调整和产品结构调整,建立以现代服务业、先进制造业为主体的资源节约型产业框架,无疑是十分必要的;而把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作为评价经济发展效益的硬杠杠,更是必不可少的。 可以想见,节能降耗若不能作为指标进入地方政府和国有企业政绩评价体系,热衷于上项目、铺摊子的行为就难以遏制,以速度和总量论英雄的局面就难以终结,而质量和效益就难以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旋律。 相关专题:2006年全国两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