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内需”与“内急”的改革新方向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17日09:05 四川在线

  近两年的大规模反思改革,虽然随着两会定调“社会主义的改革方向不可动摇”而达成“一致”认识,但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和《十一五规划》中“内需”与“内急”的改革新方向,却从反面验证了过去的改革的确出了问题,难尽人意。

  过去的改革是少数人获利,多数人受损的改革,那种改革虽然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成就,但却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无数的社会问题造成的社会裂痕加速了社会动荡的危险。这种
现象都是偏激的金钱至上的国家实用主义发展观造成的,其最大的显性表现就是社会失去公平,民生保障弱化。在这种背景下,消除社会裂痕和化解社会动荡,重建社会公平和保障基本民生就成了中国继续改革的必然“内需”,有关这一点,人们从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和《十一五规划》矫正改革方向的方方面面表述和规划中都能清晰辨别出来,愚下无需在此赘言。尤其是温家宝总理3月14日答记者问中“最痛心的问题是这三年的工作,还没能够把人民最关心的医疗、上学、住房、安全等各方面问题解决得更好”的“没有解决好民生问题”的自责式感慨和民生情怀,更让人们看到了转向“内需”的中国改革新方向,同时也看到了中国高层转向“内需”改革的新智慧、新目标和新决心。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但是今年两会最耀眼的新亮点,更是《政府工作报告》和《十一五规划》中新改革的“内急”方向,彻底解决三农问题建设新农村将是未来中国新改革的长期任务,不但艰巨而且伟大。凭心而论,三农问题是中国非常沉重的话题,在共产党的历史发展中,不论是曾经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还是新中国农业支撑中国的工业、到如今改革开放农民流浪城市的谋生,三农始终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牺牲最大、受损最多和获利最少的弱势群体,除了享受二元户籍制度的歧视性待遇外,更可怕的是,这个占人口2/3的庞大弱势群体几十年来几乎成了被遗忘的群体,不论是从政治、经济还是文化等等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来看,三农被边缘化都是不争的事实。理性的反思改革告诉人们,农民不富,中国不富!农业不强,中国不强!农村不好,中国不好!三农问题已经成了中国可持续发展的最大包袱,解决三农问题已经成了中国新改革方向的“内急”问题。毫不夸张地说,如今在改革共识遭遇到严重撕裂的事实面前,恐怕唯有全力解决三农问题的“内急”改革新方向,才是重新聚集民心,重建改革共识的必经之路。因此,愚下认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单单是《政府工作报告》和《十一五规划》中的具体实施方法表述之“新”,更重要的是,要承认过去歧视三农的情感之歉,亏待三农的改革之误,到如今公待三农的政策之惠,补偿三农的利益之实。这些才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思想之“新”,也才是保证新农村建设的“内急”之“新”。总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的确确是最终实现民族振兴的新改革“内急”。

  综上所述,不论是实现社会公平和保障基本民生的“内需”改革,还是实现共同富裕的三农“内急”改革,都是一项庞大的系统性社会工程,需要全社会的理解、支持和参与,“内需”与“内急”的新改革方向,不但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大变革,同时更是利在当代功在千秋的改革丰碑。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