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中国离汽车强国还有多远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31日09:17 温州新闻网

  毋庸置疑的是,中国正在以汽车消费大国的身份登上全球舞台。不过,本土汽车制造商能否帮助中国实现跻身全球汽车强国之列的雄伟目标还有待观察。

  近几年来,中国汽车产业的崛起一直是全球汽车界的一大热门话题。不过,成长之中的中国汽车制造商仍然面临许多挑战。首要一点是,大多数本土制造商缺乏关键的产品研发能力。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中国企业只是把海外车型按照本地需求稍加改造,或者干脆原
封不动地照搬过来就投放到国内市场上。中国本土汽车企业的平均研发支出占其收入的比例仅为1.5%,与4%-6%的全球平均水平相比有不小的差距。过去20年间,中国一直采取“以市场换技术”的政策,即严重依赖于与外国企业合资来发展本国轿车产业。这种政策有其成功的一面:它吸引了全球前十大汽车厂商来华投资,他们允诺将把最新车型引入中国市场;但也有不利的一面:它造成本地汽车企业缺乏自主创新的动力,因为研发通常需要巨额投资和长期的经验积累。

  或许是意识到了合资并非提高自主研发能力的最佳途径,中国政府正在调整产业政策,要求国内厂商加强自主研发能力并拥有更多自主

知识产权的技术。政府要求中国最大的国有汽车制造商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在未来5年将开发具有自主产权的产品作为优先发展目标。

  不过,可以肯定的是,中国汽车企业独立开发新产品不会像他们学会组装汽车那样简单。例如,

丰田汽车、现代汽车等日本和韩国厂商花了近30年的时间去掌握自主研发过程并对其进行优化调整,之后才开始向全球市场投放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以上述情况推断,中国企业恐怕至少需要2-3个产品研发周期,即10-15年的时间才能完全掌握产品研发技巧、参与成熟市场的竞争。

  另一个挑战是中国汽车厂家普遍缺乏大规模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经验。这一点并不令人奇怪,因为中国庞大的国内市场造成大多数国内企业专心致力于国内市场的拓展,这种做法与当初的日韩汽车企业大相径庭。尽管过去几年间国内激烈的竞争和产能的日益过剩迫使许多中国厂商开始反思他们的经营策略,但中国企业在向海外市场扩张方面所取得的成就依然有限。例如,中国去年共出口汽车17.3万辆,仅占其总产量的3%,而日本汽车业的出口占其总产量的50%。虽然中国政府倡导国内企业近期应扩大出口力度,但大多数国内厂家认为进军海外市场还只是远景目标。

  群雄混战的中国汽车市场让现有汽车厂家的日子更加艰难。尽管企业数量众多,但很少具备规模效益,大规模的并购交易仍未出现,而且还有新的企业加入到竞争大军。

  规模不足和厂商的各自为战也限制了投资回报率。主要汽车厂商在产品研发和资产共享等方面缺乏协调,许多投资属于重复建设。而中国

汽车产业正面临投资匮乏、迫切需要提高产量来创造规模效益的局面。在一个整合时机已经成熟的市场,出现大规模的并购交易本应是水到渠成的事。但地方保护主义却阻碍了并购交易的发生,因为许多小型装配企业与地方政府有著千丝万缕的联系。虽有一些企业借助政府的力量收购了一些小型制造商,但他们在整合子公司、获得协同效应方面的成绩却乏善可陈。

  我们认为,今后5年中,随着盈利水平的继续下滑,中国的汽车产业将迎来大规模的行业整合。如中国汽车企业欲进军全球市场,他们首先必须学会通过有效投资和创造价值来实现可持续发展。一条可行之路便是联手协作、共同开发庞大的消费群体以帮助他们均摊成本。另一个可选方案是进行真正意义上的行业整合,之后必然会发生全面的整合、实现规模效益。

  对中国本土汽车厂家何时能跻身全球汽车巨头之列任何人都很难妄下结论。如果一定要给出一个比较近期的时间表,我的猜测是在2015年。

  摘自《远东经济评论》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