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北京应更多些文化的“表”与“里”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18日01:21 华夏时报 | |||||||||
《辞海》上说,人文,是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作为有着悠久文明历史的千年古都,现在的北京正是缺少了体现这种深厚文化底蕴的外表和内涵。 笔者一个久居国外的朋友回国后感叹:“如果没有长城、故宫和颐和园,北京就几乎不叫北京了。”他的话有些夸张,可是不无道理。总体看来,北京的城市风貌显得缺少历史和文化韵味。在现代化的大旗下,见证北京文明和历史的古老建筑和设施许多都已消亡,
北京的建筑布局,也有凌乱和缺乏整体规划之感。建筑应该也是一种文化载体,体现一个城市的文化底蕴,但是北京很多新的建设项目缺乏文化内涵。而像欧洲的巴黎、罗马这些城市,随处可见保存完好的传统建筑。踏在因历史久远而呈现出青黑色的石砌街道上,看着街道两旁遗留下来的历史建筑,自然地获得悠闲和放松的享受,心灵也获得一次洗礼。 与人口比例相比,北京的各类文化服务设施也嫌少。同时,演出票价往往高昂,使得享受艺术成为少数人的专利。广大普通市民,与这些演出几乎“老死不相往来”。此外,有着丰富文明的北京,明显缺乏足够多的博物馆。很多博物馆门票太高,不能让广大的市民轻松地走进去,品味属于自己的这个城市的文明。 北京的书店数目也与首都地位不符。笔者喜欢逛书店,可是所居住的北京西边某大型居民区,周围几公里都没有像样的书店。要想好好逛逛书店,买到想要的书,总是必须到市中心几个大书店去,颇费周折。 劳累之后的人们需要心灵的沉淀和补养。可是北京少有获得心灵安抚和充电的休闲场所。人气很旺的一些休闲去处,比如后海和三里屯,多了喧嚣少了雅致,多了商业功利的气氛少了文化的氛围。 只有一个有幽雅的文化浸润的城市,才会孕育出市民文明的风采和举止。笔者以为,北京的有关部门应该加强引导和投资,在面貌和内涵上努力创造更多的文化景致,让北京成为名副其实的文化城市,让更多的市民享受文化的滋润。 作者: 郑汉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