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若渔:沙尘暴的好处与魔鬼的优点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08日08:27 红网 | |||||||||
“抛开对人的作用性,沙尘暴在自然界中是有它特定作用的,沙尘暴可以净化环境,给海洋带去丰富的营养元素。”近日在华北电力大学举行的“绿色大讲堂”上,中国科学院生态专家王如松教授这样说。(见《竞报》5月7日) 王教授一席话,立即在网上引发了一场“话语沙尘暴”。在笔者写作此文时,洋洋近千条的“跟贴”,无一例外都是充满敌意的声音。戏谑、嘲讽、谩骂、人身攻击,纷至沓来
说点沙尘暴的好处真的就是大逆不道吗?不管是从“事物都有两面性”的哲学角度认知,还是从“有百害必有一利”的民谚立场出发,我们都可以说,王教授只是从专业的角度陈述了一个“事实”,尽管这只是“部分的事实”。而陈述一个“事实”有错吗? 显然,王教授陈述事实并没有错,错就错在他在一个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陈述了一个“错误的命题”。说这是一个“错误的命题”并不是说这个命题本身是错误的,而是说在沙尘暴肆虐京华的大背景下,王教授没有知趣地大谈特谈沙尘暴的坏处,反而“抛开”这一点,赞美起沙尘暴的好处来了。这种反其道而行之,甚至是避重就轻的言论,无疑是他招致普遍性攻诘的罪魁祸首。 我愿意把这一事件看作是“事实判断”和“价值判断”之间的冲突。毫无疑问,“沙尘暴”已经被人们先入为主的认定为“坏的东西”,这是价值判断。而“沙尘暴的好处”则是一个事实判断,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而一个普遍的社会心理是,价值判断往往成为统摄一切的一切,从而遮蔽了事实判断的意义。在这种非此即彼的社会心理的蛊惑下,人们已经无法容忍有人对已经盖棺论定的“坏的东西”,发表自己的“异见”,哪怕是它的一点点好。如果有人敢冒天下之大不韪,王教授的今天就是他的明天。 在谈到希特勒的绘画功夫时,海德格尔说,“魔鬼的优点也是优点”。我并不认为这是海德格尔在为这位杀人无数的战争贩子辩护,海德格尔所秉持的显然是“价值判断并不能遮蔽事实判断的光辉”的立场。同理,今天,我们也不能想当然地认为王如松教授说点沙尘暴的好处就是为沙尘暴辩护,他只是陈述了一个价值判断之外的事实,仅此而已。任何无限上纲的抨击谩骂,都会造就比真正的沙尘暴更恶劣的“话语沙尘暴”,把思想的田园侵蚀成荒芜的沙漠。 (作者:张若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