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志坚:端午姓“伍”姓“屈”之争重要吗?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25日00:15 红网 | |||||||||
众所周知,端午节是为纪念伟大爱国诗人屈原。其实在江浙地区端午节最早是为了纪念春秋时期吴国大夫伍子胥。年初,“伍子胥起源说”的苏州端午节进入了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今年,苏州将正式举行伍子胥大型祭祀活动,这又一次把端午节姓“伍”与姓“屈”之争推进了人们视线。(5月23日《现代快报》) 其实,关于端午起源说的争议,不管是在有关专家的论述中还是在各地的民间习俗
而苏州科技大学历史系戈春源教授则认为,中国的端午节一共纪念5个人,即吴国大夫伍子胥,东汉的曹蛾被后人以孝女铭记,广西的陈临因爱戴黎民百姓而被百姓景仰,越王勾践也最早提出以划龙舟来操练水兵。屈原作为联合国确认的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世界文化名人之一,人们渐渐便把端午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 应该说,围绕端午姓“伍”还是姓“屈”之争,并不是坏事,多些“鲶鱼效应”,更有助于国人了解历史,了解中华民族源渊流长的古代文明,从而有效地保护、弘扬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何况,普通百姓依照所在地的习俗过节,更有地方特色和民族风味,节日气氛更浓。 但是,倘若一味地纠缠于争论,非要辩个高低来,则不但于事无补,更无助于对传统节日的保护。正如有关专家所说的那样,端午姓“伍”姓“屈”不是关键,最重要的应实行民族“文化共享”。起源只是一种形式,继承和发扬其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并以此形成全民和谐发展的新的推动力,这是纪念的真正意义所在。 中国是传统文化的发祥地,端午公祭、重阳敬老等等都是我们珍贵无比的文化遗产、宝贵的精神财富。但近年来,我们对传统文化的保护一直都存在着重形式、轻内容的倾向,也就是说的多,做的少;争论的多,行动的少。诸如中韩端午之争,圣诞节、情人节火爆异常,而中秋节、重阳节冷冷清清,便凸显了传统文化的弱化、淡化和虚无化。 因而,不管端午姓“伍”还是姓“屈”,都属于中华民族璀灿文化的一部分。囿于争论并无太多意义,发扬光大才是根本。 作者:陆志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