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伟:看病难·熟人社会·市场经济道德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29日00:14 红网 | |||||||||
“我每天都要接待托关系求医的人,有时处理这些事会占去我半天的时间。”广州一位医院行政人员苦恼不已。该人士说,跟过去人们看大病、做手术不放心才托关系找熟人不同,现在不少市民看个感冒、发烧都要托熟人。在广州一些大医院,这种求医找熟人之风愈演愈烈。一些医院将这种熟人介绍来的患者戏称作“鸡仔”,取义“有母鸡护着的小鸡”。 (5月28日《羊城晚报》)
把熟人介绍来的患者戏称“鸡仔”,可谓形象。形象则形象,语气中却流露出一种居于强势地位的轻蔑和调侃,再次彰显了我们的医患关系依然是主动-被动型,医生具有绝对的权威,不容置疑。 “鸡仔”,毫无疑问是熟人社会的产物,是契约社会的怪物。办事找熟人,找熟人好办事等潜规则,已经深深地印在我们的血液中。但凡事有利就有弊,办事找熟人要付出一定的代价,有时甚至是巨大的代价,因此,找不找熟人视具体情况而定。按照一般观点,办事找不找熟人有三个解释性假设:制度因素,资源因素和自身因素。 具体到看病找熟人,则主要是资源因素——优质的医疗资源稀缺,因为人在获取越是紧缺的资源,越倾向找熟人,在获取垄断性越强的资源,越倾向找熟人,当信息越是不公开、不对称,越倾向找熟人。优质医疗资源是稀缺的,是垄断的,收费不透明,治疗效果不对称,出于对治疗效果的追求和不被医院黑钱的目的,人们看病当然找熟人,至于连看个感冒、发烧也找熟人,则主要是因为医院乱收费达到极至,——不是说小小感冒,动辄也要上千元吗? 熟人社会本就根深蒂固,现在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可谓是火上浇油,医生能不面对那些蜂拥而至的熟人吗?然而,找熟人却未必就能达到目的,因为医生是否尽心、开药是否合理和收费是否恰当都难以预期,而且事后难以验证——因为医生拥有信息优势,而一个拥有信息优势的人,当其行为受不到约束,其理性经济人的本性会驱使他去谋取个人利益最大化,而不是首先考虑患者的利益。 如此说来,结果就很荒谬——花大代价托关系找熟人未必就能达到预期的目的;但办事找熟人,对市场经济道德原则的破坏和侵蚀却是真实存在的——同样,对生活其间的每个公民的侵害,也就是货真价实的。比如众所周知的杀熟现象,我想遭遇过的就不少。市场经济道德原则是公平公正,人人都遵守基本的社会原则,人人都按照契约规定办事。 只有彻底摈弃传统的“关系道德”,一个健康有序的市场经济道德才能得到孕育和成长,每一个公民才会受益,尤其是弱势群体的利益才会得到保护——但这需要全社会努力,比如眼下的医疗资源分配不均匀,看病难,乱收费等,就是亟待解决的难题。 作者:王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