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晚报:69个买官的“某人”到底是谁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01日00:16 新晚报 | |||||||||
安徽省宿州市委组织部原副部长杨哲信近日在接受审判时,抛出一块卖官的“遮羞布”:“不收不行,不想把关系弄僵”,“过节收钱在我看来很正常,这是惯例”。自2001年初至2005年3月间,杨哲信在安徽灵璧县委组织部部长、宿州市委组织部副部长的位置上,先后收受98人贿送的财物达98万余元。受贿后,经他之手提拔的干部竟有69人之多。 这69个“某人”到底是谁?他们是通过何种途径击中杨哲信的“惯例软肋”而
事实上,买官与卖官者,是两条在非法利益上共同啖吃的蛀虫。如果没有卖官者,想买官者也找不着庙门。也就是说,只要有权在手者没有擅权的空间存在,便没有趁机捞钱的可能。同样,如果买官者被一次次打击得沮丧,及至无人再敢买官,有些对人事任免有话语权的领导,即使想在换届中捞钱,也便没有了机会。 再者,这一顶顶由官员掏钱购买的官帽都是违反党纪国法的“劣质品”。它如果继续在官场游动,不仅撕扯着政府在民众中的公信力,还严重扰乱着党和政府干部任用的组织程序,且妨碍了选拔人才的公平、公正、公开的体制。如果在对卖官者查处后,接着是对买官者追究的疲沓,那么,那些买官者的平安无事,必将成为更多“潜在的跑官买官”群落的负面示范。 笔者认为,不管被杨哲信们提拔的干部有多少,也不管其上任的时间有多长,现在的官位有多高,我们都应对这样的“群体性买官生态场”来一次大整肃,将这69顶大小“乌纱”的购买情况进行全国公告,及至让每一个买官者丢官。并轰轰烈烈地扩大宣传,举国震醒后来者,以此荡涤“卖官鬻爵”歪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