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王晓渔:学者抱怨学术制度之前请先自省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06日06:19 新京报

  这两天,有条新闻占据了各大门户网站的主要位置:哈佛大学教授、著名数学家、菲尔兹奖得主丘成桐宣布,在美、俄等国科学家的工作基础上,中山大学朱熹平教授和旅美数学家、清华大学兼职教授曹怀东已经彻底证明庞加莱猜想。

  中国学者证明庞加莱猜想的新闻引起特别关注,尽管绝多大数公众包括我自己对这种专业的数学问题一无所知,但是将近30年前徐迟先生著名的报告文学《哥德巴赫猜想》,
已经使公众把数学研究的巅峰等同于对各种猜想的论证。作为一个后发展国家,文学界的诺贝尔奖、电影界的奥斯卡奖、体育界的奥运会已经成为抹平时间和地域差距的象征。诺贝尔没有设立数学奖,阿贝尔奖、菲尔兹奖、沃尔夫奖等与数学相关的奖项在公众中的知名度又比较有限,于是“猜想情结”起到替代性作用。不仅数学专家们投身其中,我们还不时在社会新闻版看到自学成才者宣称自己证明某某猜想的报道。而这一次,据称比哥德巴赫猜想重要得多的庞加莱猜想被中国学者最终证明,自然会成为头版新闻。

  值得注意的是,丘成桐先生早就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朱熹平的工作是海内外中国学者中做流形几何做得最好的,却在中国数学界处于边缘地位,没有接到2002年在北京举行的国际数学家大会的演讲邀请(《成都商报》)。丘成桐先生曾多次对中国的教育制度、学术制度存在的某些弊端提出批评,此次朱熹平先生的成果从一个侧面也证明了他的眼光和制度反思的必要性。

  朱熹平本人对自己取得的成就做出了另一种评价,他表示自己只是比较幸运,比别人快了一步,完成临门一脚,他还表示奖金应该与此前做出努力的学者一起分享。媒体把这理解为“低调”或“谦虚”,这当然没错,但是我更愿意认定这与朱熹平对现代学术所做的合理定位有关。现代学术更需要学术共同体的参与,学术个体户的操作方式越来越不适应需要积累、协作和交流的现代学术研究。

  朱熹平的境遇说明当下学术制度亟须改革,但同时也说明在现行学术制度无法发生根本转变的情况下,一种具有个人自省式的学术态度并非毫无作用,而是至关重要。人们常常把学术论文数量的泛滥归咎于学术评价体制,这种批评绝非毫无道理。但是,一个学者在一年内发表几十篇论文,这不仅与重数量轻质量、重厚度轻深度的学术工分体系有关,也与学者自己的内心尺度有关,他们的“粗制滥造”不是被迫完成任务,而是主动追求“体制内利益”。朱熹平先生同样可以寻找种种理由,迎合现行学术体制,但是他在获得现实利益的同时也极有可能失去今天取得的成果。当然,他的成就与“小环境”有关,一方面是丘成桐领导的学术团队,另一方面是中山大学的环境。据《南方日报》昨日报道,朱熹平从偏分方程研究转到几何分析的研究时,有四五年的时间,几乎没有发表过论文。同样是中国的大学,为什么中山大学可能提供这种环境,同样与主管者具有个人自省精神有关。

  今天,几乎每一个中国学者都在批评学术制度的某些硬伤,如果我们每一个身在其中的学人能够坚守一些基本的底线,那么情况很有可能并不像我们描述得那么糟糕。

  □王晓渔(上海学者)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