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迅雷:父亲夜晚回家,不是诺曼底登陆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20日16:24 浙江在线 | |||||||||
“上帝无法分身抵达每个人身边,所以创造了母亲。”这是一句犹太谚语;“一个父亲胜于一百个教师。”这是近代德国著名哲学家赫尔巴特的名言。这两句话说到了父母之间潜在的不同:母为“亲”,父为“师”;“父亲”“母亲”尽管都是“亲”,但对于孩子来讲,确实有着“角色区别”。 6月18日“父亲节”这天,《武汉晨报》对470个家庭进行了抽样调查,“有近三成
在现代社会,父亲的角色定位有了很大的变化,对于孩子来说,通常已不是直接的“老师”,而是间接的“榜样”;父亲对孩子的影响,越来越“润物细无声”。从狭义上看,越来越多的父亲,无可奈何地成为了“不合格的父亲”;但广义上,我们的父亲依然是家庭的脊梁;只是现代生活中,父亲离家远了,离社会近了———为家庭的父亲,要担负巨大的社会责任。 我很佩服两位成功男孩的父亲:钢琴天才郎朗的父亲和台球神童丁俊晖的父亲。他们都是“特别父亲”:郎朗父亲郎国任为了儿子辞掉工作,一大把年纪成了“飘一代”,陪着郎朗东奔西走拜师学艺;丁俊晖父亲丁文钧则把房子也卖掉了,举家迁徙,同样是为了儿子大破“斯诺克”。 想起一篇著名的“父亲之作”,那是二战名将麦克阿瑟为儿子的祷文,它感人至深地道出了一位父亲对儿子的深刻期盼:“恳求你教导我的儿子,使他在软弱时,能够坚强不屈;在惧怕时,能够勇敢自持;在诚实的失败中,毫不气馁;在光明的胜利中,仍能保持谦逊温和……然后作为父亲的我,才敢轻轻地说:我这一生总算没有白白活着。” 冀望有一天,每一位父亲都能够说:我这一生没有白活! 作者: 徐迅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