邬凤英:北京可以拔一毛而利天下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23日03:22 中国青年报 | |||||||||
邬凤英 河北的农民在麦田里烧麦秸,烟雾不幸被西南风吹到了北京,这让北京人大为紧张。报纸上的大字标题很是惊人:“河北大面积燃烧麦秸致北京空气严重污染”。(《新京报》6月21日)北京市环保局星夜上报国家环保总局,也许不久就会有严厉的处罚措施出台。
身居北京的我以为,这种紧张完全没有必要。我请教过一位搞环保科技的朋友,他说得很明白:自然本身有一种吸纳、循环与自净的能力,植物燃烧产生的烟雾和残留物,本身也是自然的一部分,自古以来都在不断地发生,从来也没有对环境造成过不可逆转的破坏。只有工业垃圾及其排泄物,比如北京数百万辆汽车的尾气,才会真正“致北京空气严重污染”,无疑也会随风飘到河北的上空。 当然,说不必紧张,并不是听之任之,毕竟烟雾会影响视线,也很刺鼻。而北京对此干预的办法无非是两条:一是“要求河北省相关部门就上述问题迅速进行查处”;二是帮助农民解决处理麦秸的困难,使他们不再一烧了之。 北京究竟会用哪种办法呢? 我主张用第二种。农民所以会将麦秸简单地一烧了之,主要是因为他们贫困,没有力量承担用其他方式处理麦秸的成本;而他们的贫困原因之一,又和他们靠近北京这样的大城市有密切关系。 前段时间,媒体报道了“环京津贫困带”触目惊心的现实:调查显示,改革开放初期,河北环京津地区24个县与京津二市的远郊县还基本处于同等发展水平,但到了今天,这些县的人均GDP、人均地方财政收入,却分别下降到了京津远郊区县的1/4和1/10,与西部地区最贫困的“三西地区”处于同一水平,有些指标甚至比“三西”地区还要低。 出现这种状况,根本原因就是因为这些地区为北京的发展作出了牺牲:比如,为了减少北京发生沙尘暴和涵养水源而采取的封山育林、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大大降低了农民的收入;为了保证北京水源的充足清洁,关停了许多效益可观的企业项目。仅在承德潮白河流域,先后禁止的工业项目就达800多项,造成每年损失利税10多亿,整个环京津地区的损失可以想见。此外,北京产生的“虹吸效应”也使河北的人才、资金、廉价的自然资源等大量流入北京,这更加剧了周边地区的贫困和发展的困难。 因此,无论是从道义的角度来看,还是从有利于真正解决问题的角度来看,北京都应该对河北周边的农民兄弟伸出手来,出钱、出技术,帮助他们解决麦秸处理的问题。比如,北京可以投资建一些植物秸杆加工厂,收购庄稼的藤、秸、蔓、荚等,用来制饴糖、酿酒、酿酱醋或者加工成饲料;也可以出资帮助农民改装收割机,使其具有粉碎秸秆的功能。这些项目所需要的资金和北京那些动辄成百、上千亿的工程相比,不过是九牛一毛。它不仅能够解决北京被“污染”的问题,也是对那些农民兄弟的一种回报,真正是拔一毛而利天下的大好事!北京何乐而不为呢? 计利当计天下利。如果我们把这个问题放到一个更广阔的视野上来看,这实际上也是一个如何统筹城乡发展的问题,更是一个城市如何能够永续发展的问题。诚如北京市长王岐山所说,如果没有北京周边地区的发展,北京就是一片孤岛,长期、持续的发展是不可能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