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劭强:“公务员诉苦”何以引起反感?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18日01:06 燕赵都市报 | |||||||||
近日,记者从杭州市七医院获悉,由该院院长牵头的课题《公务员人格特征与考核绩效及个体幸福感关系研究》已经完成。调查发现,公务员的孤独感和不安全感比一般群体强烈。(7月17日杭州日报) 人非圣贤,于俗世的工作、生活中有点心理问题实属平常。公务员也是拥有七情六欲的普通人,他们有一些孤独感和不安全感也不过分,更不意外。
调查显示的公务员苦闷的结论,在网上导致了多数网友的激烈反驳。在网友的言论中,他们把公务员的孤独感和不安全感归结为“得了便宜还卖乖”后的矫情。 毫无疑问,网友的观点带有偏激的成分。当多数网友都以非理性的态度评介此事时,在他们冲动的背后必然有其他原因推动。在笔者看来,这个原因就是媒体议题设置的偏颇。 议题设置理论认为:大众媒介只要对某些问题予以重视,为公众安排议事日程,那么就能影响公众舆论。当媒介设置的议题与公众议题契合,或者是公众所需的信息时,媒介议题确实可以引导公众议题的发展。 而在报纸和网络关于公务员苦闷的报道中,恰恰忽视了其议题设置与公众议题的一致性。媒体忽略了在公众的议题中,人们关注的是公务员的高薪和稳定,是公务员的低效和冷漠,而不是他们所设定的公务员的烦恼。于是,议题设置出现偏颇,媒介的报道引起了人们的反感,而这种反感又遮蔽了公众的理性。 所以,在审视公务员诉苦引起反感的现象时,即需要指出网友的情绪确有偏激之处,也需要反思媒体在议题设置时引导意识的缺失。正如喻国明教授所说:对于现阶段的社会发展来说,也许没有什么比保持认识上和行动上的方位感更重要。而方位感的把握,有赖于舆论导向,有赖于媒介的作为。这无疑对媒介的议题设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李劭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