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评论 > 正文

张贵峰:大学设置专业应谁“说了算”?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18日17:16 国际在线

  作者:张贵峰

  上海大学校长论坛传出消息:“教育部正在调整大学专业目录,一些现有的本科专业可能明后年将不再设置。”而大学校长们对此进一步的建议是,“本科应取消管理、法律等专业”。据了解,“大学校长们的建议直接影响着教育部大学专业目录调整。”(《北京晨报》7月18日)

  大学本科阶段设置大量如管理、法律之类华而不实的专业,其弊端十分明显,正如校长们已经指出:“本科生刚刚入校只有十八九岁,没有相应的知识背景,没有必要的阅历,是不适合从事这些专业的”,“法律应该作为大学生的基础课来学习,而不是专门设置一个专业。”

  校长们提出建议,教育部门顺应这种呼声着手“调整”、“取消”,这看上去似乎是一件非常完美、无可挑剔的事情,但是,还是有大学校长——北师大钟秉林校长继续“挑剔”了:“高校有办学自主权,设置专业或者撤销专业高校应该能‘说了算’,教育行政部门只起着指导性的作用”。

  不难看出,钟秉林校长这里提出的问题其实是:教育行政部门取消(设置)大学专业的权力本身是否正当?也即,是否应该取消“行政部门对大学专业设置的取消(设置)权”?显然,无论是从尊重和落实大学办学自主权,还是从提高大学服务社会能力的角度看,钟校长的这一“挑剔”都并非“得寸进尺”,而是理所应当:在前者,这是尊重大学自身权利、维护大学独立的必然要求,而在后者,这是大学保持办学活力、满足社会人才需求的逻辑前提——很难想象,一所大学,如果连设置什么专业这样的最基本的“家务事”、都要听命于行政部门,接受后者的予夺,那还何以言独立、言责任,以及建立在这种独立责任基础之上的教育精神、创新活力?

  然而,纵观时下的大学管理现状,我们发现,这种行政权力过度干预下的大学权利流失现象,远不止一个“专业设置权”,举凡大学管理的各个方面,权力的影子可谓无微不至、不孔不入:如招生考试、招生名额,专业、教材设置,教师评价、科研、人财管理,几乎都不是大学自身可以“说了算”的。

  “如无必要,权力不应增加”,英国思想家波普尔曾如是强调对行政权力的限制,这意味,从很大程度上讲,权力与权利之间具有一种此消彼长的反向关系——多一层权力,就会少一份权利,反之亦然。具体到大学管理,也就是,不必要的教育行政权过多过滥,必然导致大学自主办学权的萎缩,而要张扬大学权利以及与之相伴生的生机活力,就必须削减大量不必要的教育行政权。

  以此回头再来反观最近在大学校长论坛上热议的一系列大学弊端——大学教育的应试化、格式化也好,高校招生的单一化、培养模式的技工化也罢,其实都不难从这种大学“权力—权利”关系的失衡、不匹配中找到根源:如为什么包括大学在内的各级学校总是热衷于“应试”“格式”学生,无非是因为当前的教育评价体系是行政力量主导的——只有“应试”“格式”了,才容易体现了教育政绩;而为什么一年只能考一次、一次事实上只能选择一所大学的单一化的统招模式总是难以改变,原因当然还在于单一的统招是行政安排的结果,而这样的招生方式才有利于行政管理的方便。(《中国青年报》7.15,17)

  “权利是实现自由的方式”(哈耶克语),个人权利如此,大学权利当然也如此,更何况后者还是社会公认的“精神堡垒”、“文明灯塔”,因此,大学权利不仅是其发展壮大的前提,更是其安身立命、维系自身品格的根本。失去这个根本,大学就不是“一流二流”的问题,而是是否“入流”的问题了。

  

  审稿:刘恩峰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