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评论 > 正文

罗天柱:“小人物”腐败流行“大家共有”?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01日20:53 人民网

  南京市检察院的一份统计资料表明,2004年以来该市共查处科级和科级以下“小人物”职务犯罪案件306件,占同期立案数的72%,涉案金额近亿元。这份统计资料表明,当前基层公务员腐败具有群体性和公开性等特点。这类案件往往表现为“你有我有全都有”。

  如果把科级和科级以下干部称为“小人物”,相应地就该把处级和处级以上干部称为“大人物”。一直以来,人们对“大人物”腐败问题议论较多,而对“小人物”腐败问题
关注似嫌不够。所以,《检察日报》这篇报道引起许多受众的注意。不少人都在强调,应该高度重视解决“小人物”腐败问题。对此,我举双手赞成。但是,我要提醒大家不要疏忽这样两个问题:“小人物”腐败的根源在哪里?解决“小人物”腐败的切入点应该放在哪里?疏忽了这两个问题,就可能在客观上偏离惩治腐败的主攻方向即重点打击位高权重的腐败分子。

  “小人物”腐败的根源在哪里?在上行下效。《检察日报》的报道说基层

公务员腐败具有群体性和公开性等特点,完全符合实际。那么,“小人物”何以敢公开腐败呢?他们是借了谁的胆儿呢?据笔者所知,“小人物”之所以敢公开腐败,是因为他们一次次亲眼看见“大人物”的腐败行为。在他们看来,与“大人物”的腐败比,他们做的那点事可以放到忽略不计的范畴内。由此可见,“小人物”敢公开腐败是借“大人物”的胆儿。这一方面是因为他们认为自己搞的那点腐败和“大人物”搞的腐败相比是小巫见大巫,另一方面是因为“大人物”自己一身毛病,明知“小人物”搞点小腐败,也不能去管;甚至于巴不得“小人物”身上也有点毛病,“你有我有全都有”。“大人物”不收拾“小人物”,“小人物”也不举报“大人物”。这种情况可以叫做“腐败链”。

  找到了“小人物”的腐败根源,就知道应该把解决“小人物”腐败问题的切入点放到哪里了。解决“小人物”腐败问题,必须从解决上行下效问题入手。如果就“小人物”的问题解决“小人物”的问题,那就只能像割韭菜一样,割了一茬又长出一茬。可以肯定地说,“大人物”腐败的问题一天不解决,“小人物”的腐败问题就一天不会消失。上行下效,是几千年养成的行为“惯性”。从解决上行下效问题入手,一箭双雕,既可打击“大人物”大腐败,又可治理“小人物”小腐败。

罗天柱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