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士兵:灾民担心,捐赠者也担心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14日04:07 四川新闻网-成都商报 | |||||||||
单士兵(湖南媒体评论员) 近来,南方多个省份接连遭受多次台风、强热带风暴袭击,出现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情景。但是记者在基层采访时发现,人们对捐赠存在“两头担心”,一头是捐赠者,担心钱物会被挪用、贪污,送不到灾民手中;另一头是灾民,担心救灾钱物层层下拨后,没有多少可以拿到手里。 (8月13日新华社)
出现如此的“两头担心”,原因很多,但当前赈灾物资款项发放缺乏透明性的作用很大。因此,当前必须反思我们的赈灾体制和模式是否存在制度性缺陷。否则的话,就很难保证公众对捐赠救灾的“两头担心”不会成为现实。 那么,现在这种层层下发赈灾物资款项发放的制度性缺陷到底在哪里呢?我觉得,这还得从我国的灾情报告、灾情评估说起。当前,一些地方为了获取更多的救灾资金,故意夸大灾情和经济损失;加之灾情上报是以层层上报形式,而赈灾物资款项发放又是层层下发,这样一来,中间增添了太多的环节,就给一些机关、单位或组织“雁过拔毛”提供了机会。所以,这样的赈灾体制和模式本身就存在着极大的不合理之处。 由此我想起了救灾保险,在一些西方国家,已经建立起较为完善的灾难保险制度,灾后灾情调查一般与保险赔付相结合,事实说明,受灾保险能够为灾后重建家园、恢复生产提供资金渠道。更重要的是,保险机构出于自身利益考虑,通过采取精细调查的方式,使灾情调查结果比较真实可靠。 毕竟,保险式救灾,是按经济合同履行救灾义务,来参与救灾活动。较之于只是通过政府发放救灾钱物的形式,它更有助于被保险人及时获得灾害的经济补偿,从而迅速恢复生产,重建家园。所以作为政府救灾的补充,如何研究并制定我国灾害保险方面可操作性的法规,如灾害保险的具体对象和标准、实施的范围和办法,值得相关部门积极探索。 如果有了完善的救灾保险制度,恐怕再种种对救灾物资“雁过拔毛”这样的事件,灾民们就不会只是一脸无奈了。(原标题:必须弥合赈灾的“制度性缺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