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淦生:高考作文“内中无一忧民字”?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15日06:03 中国青年报 | |||||||||
王淦生 在历年的高考试题中,最能吸引公众眼球招惹人们“口舌”的大概就数高考作文了。无他,盖因这“国家级”的应试作文在深受“文以载道”的传统观念濡染的国人心目中的分量实在是太重太重了。
不知道是不是由于今天我们的国民生活水平和“幸福指数”已经攀升到了无须学子再去关注民间疾苦的地步,这直面民生的传统在今天大陆的应试作文中有渐趋淡化的势头。尤其是近两年,我们的高考作文都在一个劲地往象牙塔里钻。我们不妨来看看那些堪称“超逸”的标题:《出人意料和情理之中》、《山的稳重水的灵动》、《生有所息生无所息》、《一枝一叶一世界》、《凤头、猪肚、豹尾》……此类不咸不淡的作文题占据了高考作文的绝大部分,让人嗅出一股浓浓的魏晋时代的清谈玄理气息。而《诸葛亮草船借箭未满十万支》、《戈多今天已经来了》之类的作文,命题者主观上或许是想激发考生的创新思维,而客观上却落入了不少中学生的“地下读物”——魔幻小说和影视界盛行的“戏说历史”窠臼。难怪一些专家学者在评价高考作文时一言以蔽之:“内中无一忧民字”! 就在内地学子在考场上为编织美丽人生、敷衍玄妙哲理而绞尽脑汁苦思冥想的时候,罗湖桥对岸的香港高教界却在为欲赴港深造的内地学子准备了这样的一道道面试题:老人越来越多,会对这个社会产生什么影响?你有什么解决办法?你对婚前同居看法如何?你最难忘的事情是什么?北京2008年奥运会的利和弊是什么?如果给你300亿,你如何去改变中国现状?你认为有没有必要在上海建迪斯尼乐园?世界联系越来越紧密,你认为对国际人才的要求是什么?如果你跟胡锦涛见面,你会跟他讲什么?……此类关注社会热点、直面国计民生的考题,与内地的那些“把玩虚拟人生”、“挖掘生活哲理”的“《读者》体”文字相比,实在是不可同日而语。这也就难怪内地那些成绩拔尖的考生一听这类题目,耳目一新之后便是瞠目结舌了。答题者或答非所问跑题千里,或东拉西扯顾左右而言他,很少有切中肯綮给出满意答案的。幸亏港方高校“不在乎答案正确与否,只在乎学生如何表达他的答案”,否则,这些笑傲内地考场的出类拔萃者极有可能在这几道再寻常不过的问题面前全军覆没。我实在不知道这究竟是考生的羞辱,还是内地教育的悲哀。 其实,谙熟内地教育现状的人都知道我们的中学生受到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教育。我们的国情教育、公民教育、责任教育开展得如何,达到了一种什么样的程度;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又在灌输着一种什么样的文风。繁重的学业、封闭式的管理使得学生久困于课堂,几乎无缘接触社会、直面民生;作文指导上则更是屏蔽学生视野、远离社会现实、尽量回避矛盾、杜绝社会批评,一味沉湎于“高蹈的艺术”,让学生只能在风花雪月中咀嚼着浅薄的“生活哲理”。 教育第一面对的应当是国计民生,关注的是天下苍生。那种钻在象牙塔中沉湎于“高蹈的艺术”的教育方式只能培养出一批远离社会、远离民间的“高士”,而非“舍身求法”、“为民请命”的“脊梁”。而这样的“脊梁”绝不是单凭考试场上的高分和飘逸的文章就可铸成的,关键还得让他们有一双关注民瘼的眼睛和一颗忧国忧民的心。 |